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职业院校声乐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教学方法逐渐从传统的大众教学向精英教学方向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使音乐教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音乐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声乐作为塑造和表达情感的独特“乐器”,是音乐专业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主要通过人体声音器官的发音来传达情感。目前,声乐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满足时代的需要,提高职业院校声乐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培养优秀的复合声乐人才,是所有声乐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声乐教育的意义


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情感作为音乐的灵魂和本质,是音乐中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声乐技巧包括对呼吸的掌握、发音方式和发音的清晰度。歌手结合自己音色的特点,通过改变语气、演唱长度和发音方式,向观众呈现歌曲,实现精神交流,然后阐述歌曲的内涵。


音乐对人类的影响是难以察觉的,声乐教学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形成,帮助学生思考社会和生活。通过歌曲的学习和演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普及爱国主义思想。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审美和艺术成就。第三,提高学生的个人成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第四,增强学生的声乐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意识和行为。第五,声乐表演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和空间,并促进他们的信心和能力的提高。


二、职业院校声乐教育现状


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为声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但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职业院校声乐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学效果不显著。


(1)生源基础差异化


目前,音乐专业并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根据对音乐专业学生的统计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这个专业主要是因为艺术对文化课程的要求较低,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爱。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声乐专业的入学考试形式和内容相对僵化,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的素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学生水平不均衡,特别是声乐方向的学生,有些甚至没有真正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是参加考试前辅导机构,临时考试内容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基础差,缺乏音准和节奏等基础声乐知识,严重影响声乐专业的整体教学效果。


(2)师资力量薄弱


近年来,音乐教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大学扩大了音乐教师的招聘,导致了艺术教师的空白,声乐教师的缺乏频繁发生。许多职业学院和大学使用其他乐器教师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这些教师也有丰富的音乐知识,但他们缺乏专业的声乐技能和实践经验,这限制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就职业院校现有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不毕业于专业音乐学校,专业素质普遍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职业院校学术科研不强,严重阻碍了教师的进一步学习和深造,对其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教学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职业院校都处于声乐教学的初级阶段,其目标相对模糊,尚不清楚。大多数职业院校专注于声乐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声乐教学的本质,导致了其教学的片面倾向。同时,许多职业院校盲目模仿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计划,阻碍了声乐教学的长期发展。教学目标和框架的摇摆可能会逐渐导致教师失去教学方向、教学动机和热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缺乏教学目标而不知所措。


(四)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普通职业院校在声乐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由于缺乏新颖性,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失去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目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枯燥的理论教学使学生缺乏自由发挥的空间,潜能得不到充分挖掘,不利于学生声乐的学习和发展。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


声乐教学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能和表演能力。从目前各大职业院校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其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高校,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欣赏、乐理知识、和声训练等,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过于片面和理论化。但由于职业院校中学生声乐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过多的理论知识不仅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且长期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甚至盲目参考教材,按本宣科,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其创造力的形成。缺乏实践过程使得学生的声乐技能得不到锻炼和体现。这种教学使理论知识成为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