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分析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关注它,但如何继承和发展仍然存在。


我认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主要渠道应该通过教育来实现。在教育的作用下,文化将得到继承和发展。现代学校教育由于其科学、规模和普及的特点,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


一、艺术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必要性现状分析


现在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贵州进入民族地区,贵州少数民族的面纱慢慢打开,外界需要桥梁需要媒体了解贵州及其文化状况,只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原始状态很重要,但它携带单一的东西,人们需要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1、市场缺乏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艺术品。在对贵阳市青岩古镇的调查中,发现古镇共有580家门店,其中旅游商品286家,占50%。在286家旅游商店中,贵州地方文化原创旅游艺术店只有7家,原创设计比例不到3%,其余97%的旅游商品是全国各旅游市场旅游景点都能看到和购买的大众旅游商品。


在对贵阳几家专营贵州民族特色旅游商店的调查中,发现贵州精华银行、贵州艺术宝、金芦笙等知名旅游商店60%的旅游手工艺品保持了完全原始的生态造型,与时尚现代接轨的民族特色艺术品仍然很少。


在黔东南西江、郎德等地的调研中,我们看到了更好的现象。约70%的旅游景点是贵州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但大部分产品保持粗糙的原始工艺状态,缺乏高品位的民族元素与时尚艺术相结合的原创工艺品。


2、原创手工艺品创意设计中的误解。从市场上出现的民族艺术商品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第一类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直接将日用品转化为旅游商品销售。它们保持原始状态,价格不同。这里有一个矛盾的问题。如果销售价格高,往往买家少,但价格低,与纯手工制作的劳动价值不相称;二是政府或资金雄厚的企业投入资金,拉动民族村落,制作大众化旅游产品。目的是改变当地的经济收入。商品往往缺乏设计,做工粗糙,盲目模仿外来事物,摒弃自身特色的文化元素。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典型的案例,比如某县开发的民族旅游产品“钟”,“钟”盘上有复杂的刺绣图案。我不知道如何评价这种制作?仅从外观上看,就会发现问题。花哨的底纹使人的眼睛看不清钟上的指针和刻度数。这种强加的艺术效果影响了钟的使用功能,其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并不清楚。有多少人会买这个“钟”?此外,我们还发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旅游工艺品已经失去了民族特色。比如蜡染是贵州地方民族特色工艺,而蜡染图案则被西双版纳椰树、傣族少女等所取代,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3、民族民间技术的发展缺乏专业的设计人才。目前,政府倡导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在相应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现了“贵州精彩”等多家民族文化研发企业、“贵州盛世锦绣”、“贵州印象”等民族民间工艺品研发公司,有许多工艺车间,主要生产来自民间工匠,这些企业表示缺乏与民间工匠沟通良好的专业设计师,可以看出在开发中需要了解传统民间工艺和艺术设计能力的专业设计人才。


二、艺术教育应当承担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


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保护模式长期延续着旧的原始继承模式。现在,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和各个方面进行扩展和发展,以更好地继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艺术,这需要一个接班人。目前,贵州只有贵州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系统地将民族民间艺术作为主要专业进行教学。其他高校只在相应学科中增加少量相关教学内容,远低于贵州后期赶超的发展速度,需要更多了解民族艺术的现代设计师。


如今,人们的审美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专业的设计师来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民间工艺,也可能进入发展的死胡同。因此,在传承和发展中,我们都知道提升价值的重要性,尤其是民族工艺品。一是生产工艺要精细,设计理念要独特,技艺要提高;二是包装装饰要精美,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第三,民间工艺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设计要改进,艺术作品才能有升华的空间和创新感。


那么专业人士来自哪里呢?重要任务应由当地高校承担,结合艺术教育特点,将民族艺术元素融入设计艺术教学,重点培养具有民族艺术时代活力和时尚氛围的新设计人才。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