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7年专科教育恢复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可谓坎坷。“从高等教育的辅助配角地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成为培养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替代的半壁江山,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吴岩、孙毅颖)。
职业教育的明显特点主要体现在地方性和产业性、技术技能性和市场导向性三个方面。地方性和产业性体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本质上是发展的目的,体现在办学责任的主体性和地方产业的差异上。技术技能的特点是职业教育要突出人才的技能和技能培养,这是由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和劳动力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上。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具有一定水平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契机。然而,如何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现实问题。
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还提出。它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大量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工人和社会需要的各种实用人才”。教高〔2006〕16日,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为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教育部决定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本意见是进一步将总书记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围绕高等教育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30项具体措施。从以上内容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具有市场需求的迫切特点。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如何做好职业教育,国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一般为三年。如何利用这三年培养合格人才,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即“2+1”或“2.5+0.5”,即两年实习一年或两年半实习半年。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在学校期间加强理论学习和课间实习,在实习期间进行综合实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技能水平的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很好。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好岗位实习。岗位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根据学习需要安排岗位。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选择实习岗位,但实际上,往往不能按照学生的学习计划选择岗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最关键的环节,其实是我们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如何弥补,各高职院校都在想不同的办法。这里提出了一些真正可行的方法,希望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