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文化教育的内涵
1.工程
根据重庆交通大学吴宗元的研究[1],一般意义上的工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首先,将“工程”定义为一门学科。《辞海》(1989年版)对工程的解释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于工农业生产部门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如水利工程、化工工程、土木工程、遗传工程、系统工程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也可以被称为“工程”。
第二,将“工程”定义为一种活动或过程:“利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或过程”。例如,“两弹一星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强调新理论、新技术研发的过程,是一个动态概念。
第三,将“工程”视为具体对象:三峡工程、长城、金字塔等人工改造物质世界建设活动的产物,强调工程活动的最终产物和结果。
基于以上三种对工程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工程不是一个孤立和静止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是工程设计计划,基于各学科的知识,但也涉及到设计概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道德等因素。项目的中间环节是设计的实施,是一个实践过程,涉及施工人员的知识掌握、技术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因素。项目的最终结果是设计和实施后的成果及其消费和使用,即项目或建筑实体及其消费和使用过程。它本身就是工程文化的集合或结晶,如汽车、桥梁和房屋[2]。简而言之,该项目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三个主要阶段:设计计划、设计实施和消费使用。除了科学和技术的组成部分外,它还包含了文化和道德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和道德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2.文化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可以被大家普遍接受。据统计,关于文化的不同定义有上百种。
一般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其他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以及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体系,有四个要素:物质要素: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产品,尤其是生产工具;精神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和各种思想;语言和符号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标准化体系:法律法规、制度、道德[3]。
我们主要研究教育意义上的文化。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的研究[4],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文化”,它应该是一个由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五个要素组成的体系。因此,工程文化也应该是由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五个要素组成的体系,但这五个要素应该具有工程文化的特点:工程文化所需的知识是一元知识,工程文化所需的思维应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工程文化所需的方法应该注重实证,工程文化的原则强调求真,工程文化的精神注重求真务实的精神。
总之,教育意义上的文化是一个内容广泛的体系,包括科学知识等客观方面,更多的是价值观、观念、道德等人文精神方面。
3.工程文化
华中科技大学杨叔子认为[4]文化因实践领域、地点、时间而异:科学文化关注客观世界,理解世界“是什么?”,是世界的基础。人文关注精神世界,回答“应该是什么?”,是人类的基础。自然科学文化面向自然,理解自然规律。社会科学文化面向人类社会,理解社会规律。工程文化面向工程和工业,通过掌握和应用自然规律,实现和满足社会需求。
重庆交通大学吴宗元对工程文化的定义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1]:首先,工程文化被视为一种特殊文化,即由工程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应的学术规范和建设标准组成的一系列知识和技术体系。这一层次主要强调某一专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如建筑工程文化、汽车工程文化、信息工程文化等。二是将工程文化定义为工程师职业文化,即工程师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所体现的职业道德、伦理价值观、对工程与环境、社会经济关系的态度和处理方法。这强调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例如,一个国家调查了一次地震中倒塌的房子,发现绝大多数设计师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老设计师设计的房子比较稳定,可见年轻设计师缺乏责任感。第三,将工程文化定义为工程建设的“有形文化”及其历史艺术特色文化,也可以称为“产品文化”,即工程活动的产物和结果反映在人们生活中的物质文化。总之,工程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概念。根据上述工程文化理论研究,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认为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文化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科学要素,即物质世界、物质产品及其知识、规律、艺术审美价值;二是实践要素,即人类作用于物质世界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过程;三是人文要素,即道德、体力、智力、非智力因素,以及工程活动中的制度、概念等文化要素。如工程“如何做”的指导思想、行为规范、实践伦理、操作规则、管理理念等。
科学是解决求真务实的问题,是解决客观世界的认知和技能问题。人文是解决求善求新的问题,人文是科技启示的方向,解决科技价值理性的问题[5]。实践是连接科学和人文要素的纽带和桥梁。科学要素与人文要素通过实践联系起来,科学知识的获取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在实践过程中进行。
4.工程文化教育
工程文化教育是基于上述工程文化理念的一种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实践教育和人文教育。其核心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与工程的关系和人对工程的态度为出发点。要求加强工程人才的人文素质培养,将专业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受到工程学科知识体系等工程文化的全面影响,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体现大学文化教育的功能。
工程文化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过去,我国工程教育只强调工程,而忽视了文化。现在加入文化内容,就是要在原来只强调工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人文教育,弥补人文教育的不足,真正实现文理融合。工程文化教育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工程文化教育注重跨学科、文理一体化,加强通识教育中的人文知识和素质。工程教育要注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突出人文精神,形成现代工程文化教育。2)工程文化教育注重“中学”,加强工程实践中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应达到1: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做中学”。3)工程文化教育注重产学结合,感受校企合作中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影响;工程文化教育注重加强校园实践教学,更注重与相关产业的产学结合,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感受工程文化,学习从事工程职业所需的文化修养、工程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4)工程文化教育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在工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工程文化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