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要求,“学校教育要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人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实施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它是新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应试教育”的重大改革。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健康体育”是对体育的具体要求。因此,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应该深刻理解和理解“素质教育”、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才能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措施,做好体育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
1、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动
马克思指出:“对于所有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未来的教育是生产劳动与智力教育和体育教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也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观主动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潜能,注重形成学生完善个性的教育。
因此,体育教育和德育、智育、美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改革在社会培养全面创造性的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在《体育研究》中指出:“体育之道与德育和智育相匹配,德育和智慧都寄托在身体上。无体是无德的,智慧也是体育的,载着知识之车,寓意道德之舍。”。进一步说明体育的重要性。因此,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体育教育和改革的重要性,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健康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重大推动。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中央政府根据学校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教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它要求体育教育从过去传统的单一教学知识转变为多元化的教育过程。与此同时,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关注,并进一步反映在各国的教育战略和实施方法中。
1、健康的内涵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普遍认识到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组成的现代多维健康观。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阿拉木图宣言》中提出:“健康不仅是疾病和虚弱的消失,也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联合国卫生组织(WHO)还明确指出,健康的内涵应该是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它表达了现代社会对健康概念的共识。
2、身体健康
从生理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健康是正常的发育,强壮的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身体外观:均匀挺拔,体重适当;头、肩、臀部位置协调;明亮的眼睛,敏捷的反应;头发光泽,牙齿强壮,肌肉发达,皮肤弹性。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内脏器官无疾病。
然后,从体育的角度来看,以其速度、力量、耐力、协调性、灵活性、敏感性、反应等基本素质以及消化、神经、呼吸、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来衡量和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3、心理健康
在当今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健康的人除了身体健康外,还应该保持心理和环境的一致性。心理活动和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一致,保持相对稳定和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精力充沛,不紧张、疲劳、易怒。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精神饱满,能上能下,自我调节能力强,适应能力强,适应能力强。
4、社会健康
社会健康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人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和平和态度。保持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与人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将个人融入社会。道德健康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过程中应遵循的健康行为和标准。我们不仅要维护和提高个人的健康行为和标准,还要维护和促进整个社会和人民的道德健康。从而促进社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