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发展问题
1.报名考试服务程序繁琐,教育教学经费不足
与健全学生相比,在咨询、注册、考试、录取过程中,沟通繁琐、试卷制作、试卷评分等工作量大,考试资金不足。在教育教学中,成人教育收费标准十多年没有变化,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第二小班教学(约15人),需要管理心理咨询、手语翻译等辅助人员;第三残疾人及其家庭一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家庭收入少,学费难以收取。因此,学费低,管理成本高,支付困难,导致资金不足。
2.增加专业设置,满足视障群体的学习需求
视障群体学习专业有针灸按摩、钢琴调节、音乐,但这些不能满足视障群体的学习需求,如心理学、教育、语言、社会学、哲学等也是视障群体希望学习专业[11],由于规模有限,高等教育条件不能因材施教,满足个性化教育要求,这是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探索的道路。
3.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专业教师不足
首先,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学历低,基本来自普通教育体系,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能力培训,特殊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教学技能参差不齐;其次,教师没有职前培训。除大学教师资格证外,不需要有相应的残疾人教育资格证书,职后培训渠道和形式单一,及时性和针对性弱;第三,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国家法律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和福利待遇没有落实,严重影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水平的提高[12]。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的需要。
4.残疾人高等继续教育教材短缺
残疾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年龄、服务年限、文化、职业、生活区域差异较大,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要素的动态综合体;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学生接受了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和培训,比日本学生有强烈的感知和理解,但个体差异大,记忆差;学习形式主要包括函授、夜间大学和网络远程教育。目前,残疾高等继续教育借用普通高校全日制教材。根据学时要求,课堂必须删除和补充,导致知识联系不流畅、模糊,降低学习兴趣。根据残疾人的认知特点,语言易于理解、简单、有针对性、实用,使学生学习,表达清晰,适合学生自学,在有限时间内突出重点和难点,确保系统、科学、先进、前沿的教科书仍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