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稳步推进文科院系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导师指导+竞赛开拓+基金支持,稳步推进文科院系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的工作本身就非常复杂,基本上涵盖了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情。同时,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所有学生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专业知识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再生方面找到了可行的途径:从素质、知识、实践、专业结合,利用大学生多维创新基地,以“导师指导+竞争+基金支持”为主要模式,帮助学生积极实践、实践创新,巩固专业知识,使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新闻学院成立于1983年,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实行人文社会科学与电信、计算机等工程交叉的特色学生培养模式。学院秉承“文理交叉、复合特色取胜”的宗旨,培养具有扎实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现代传播工具的复合型现代新闻和信息传播人才。由于新闻与传播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高级应用型人才始终是学生工作的培养目标。但在“被动实践”中,“学生沿着教师制定的路线完成实践任务,使被动实践窒息学生的创新思维,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自然难以提高学生今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反复探索,华科大新闻学院学生工作组通过设立创新活动基地,以各种手段为指导,鼓励发现性学习,帮助学生积极实践,提高实践水平。


(1)建立创新基地,完善管理体系,提供创新平台


在学院学生工作组的指导下,新闻学院“大学生多维创新基地”成立于2004年,是开华科技大学文科系创建创新基地的先例。经过8年的建设和发展,“大学生多维创新基地”以“发散思维、拓展素质、开阔视野、挖掘潜力”为宗旨,努力建立学生创造力、挖掘潜力、培养专业意识的交流学习平台。


多维创新基地以新闻学院工作组为领导者,联系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审核导师资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加入不同的学生团队,跟随导师积极实践。学生工作组依托创新基地,随时了解活动情况,联系相应的领导老师,提供资金、组织和智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2)以专业教育为背景,以专业导师为核心,以专业团队为支点


经过多年的探索,多维创新基地探索了最具凝聚力和持久性的创新方法,即以专业教育为背景,以专业导师为核心,以专业技能为基础,以专业团队为支点,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导师为核心,专业团队具有强大的智力保障,最大限度地激励成员的创新意志,为成员指明创新方向。


基地现设: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V-fun团队、新闻摄影团队、新闻编辑团队、新闻青年等团队。


红树林策划创意团队成立于2002年,由新闻学院广告系主任陈先红教授亲自指导,以广告、公关、品牌传播等创意课程为依托,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敏锐自主创新意识、研究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咨询策划人才,实施TRC(Teach+Research+Consult)创新培训模式,即创新、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研究、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广告公关设计创意竞赛和各种实践机会作为培训平台,吸引全校各专业的优秀学生。红树林团队自成立以来,成员在四次中国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两次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广告公关大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仅第四届中国大学生公关策划大赛就获得金奖、银奖、六项一等奖。还承担了香港金马家居一体化传播战略研究、中石化长江燃料有限公司品牌战略研究、合肥金融学院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等实践项目,深入索尼爱立信公司、索尼公司等知名企业和东方仁德等知名公关公司。红树林团队在中国公关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行业的欢迎和青睐。


V-在广播电视系胡毅老师的指导下,fun团队招募了对DV有兴趣或对表演有一定兴趣和基础的学生,组成了一个拍摄小组,在校园内拍摄一些原创DV作品。请老师对拍摄技巧、编辑技巧、表演技巧等进行一定的指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华中地区顶尖的影视创作团队。为影视爱好者搭建学习、创作、交流的平台,其口号是“冻结青春编辑梦想”。在2009年第三届商务印书馆杯湖北大学生“青春梦想”DV大赛中,团队成员作品《书缘》获纪录片单元二等奖,《孤独沙洲》获MV单元优秀奖。在2010年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团队成员作品获省级二等奖、三等奖。2011年和2012年,团队成员作品获得全国文科计算机大赛金奖。2011年和2012年,V-fun团队拍摄了中国科学生编辑、导演的校园电影,取得了轰动的效果。


在新闻系周婷婷老师的指导下,新闻摄影团队聚集了摄影爱好者组成的学生团队,使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使摄影爱好者能够共同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和交流中的艺术成就和摄影技术。


新闻青年团队由新闻学院有新闻理想、不知疲倦地提高新闻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学生组成。依托《新闻青年》报纸,整合信息、评论、深度报道、娱乐,打造学生信息平台和实习平台。


在欧阳明教授的指导下,新闻编辑团队对编辑学和编辑事务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实践,填补了编辑教育的空白,增加了学生的能力和资格,为就业做好了准备。


在导师指导和团队创新的示范效果下,目前正在建设动画、网站设计、创业计划等团队。新闻学院学生的创新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3)以竞争的能力,以荣誉点燃兴趣,以视野提升境界


兴趣、收获和成就感是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兴趣不仅能凝聚团队,还能持久激发兴趣,关系到创新团队和创新实践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新闻学院团委积极联系、推荐、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竞赛,以明确的目标聚集力量,以竞赛磨砺能力,以荣誉点燃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我们的创新团队将保持国家领先水平,开阔视野,防止闭门造车。


过去,新闻学院依托多维创新基地,积极组织创新团队成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竞赛、商务印书馆杯大学生“青年梦想”DV竞赛、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规划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竞赛等高水平竞赛,仅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竞赛学生获得两项全国金奖、五项全国一等奖,锻炼团队,取得巨大成就,扩大学院影响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4)基金支持,提供优越的条件保障和激励机制


为了保证创新基地的运作,新闻学院多路出发,联系学生外出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创新成果展示平台,跟踪学生阶段性创新成果,带领团队开展社会实践,聘请具有良好科研基础、热心培养学生的专兼职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做好桥梁工作,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多维创新基地拨出专项资金,为创新团队购买单反相机、相机等设备,为创新团队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同时,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各种奖项和荣誉,支持在实践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