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价值观是个人从自身需要出发,根据自身对事物理解的重要性,经过反复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概念体系,包括情感和认知成分的评价和选择。
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自己的民族,受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影响和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民间文学、节日习俗、内部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少数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深深体现了历史积累的坚持和信念,渗透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中,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和行为。从形式上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分为政治、生活、道德、职业选择、爱情价值观等。
(一)政治观
一般来说,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政治态度是积极的。虽然他们大多生活在地理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但在党的民族政策、扶贫政策和对口支持政策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有机会上大学。由于过去生活条件艰苦,信息封闭,进入大学后,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他们更加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重大政策的制定、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措施和重大事件的处理,能够表示理解、认可和支持。特别是要关注党和政府制定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和重大措施,关心家乡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流政治思想是好的。然而,个别学生的思想深处仍存在一些问题。极少数大学生仍然有极端民族主义的思想,拒绝吸收非本民族思想文化。具体表现为学习汉语不积极,进步缓慢。
(2)人生价值观
在党的民族政策和优惠、扶贫、对口支持等政策的辉煌照耀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对生活充满希望,进一步增强了为祖国繁荣昌盛、家乡繁荣而努力学习的意识。而且,由于从小生活环境艰苦,少数民族大学生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得到了培养,特别是随着学习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他们获得了各种国家奖励和助学金,这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生活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但也有少数学生受家庭经济条件差、汉语水平低、文化课基础薄弱、人际交往能力弱、就业受挫等因素影响,表现出自暴自弃、消极等待,甚至个别学生只关注眼前利益和物质利益,缺乏崇高的理想,只贪图暂时的物质享受,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没有明确的人生追求。(3)道德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少数民族传统美德有相对一致的认同。能够不断弘扬少数民族传统美德的积极因素,在爱国奉献问题上排名前五的是“个人小国大”、“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奉献”、“国家发展是前提”。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大多数学生能够忠于和服从国家利益,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个人道德方面,少数民族大学生表现出“真诚待人”、“诚信”、“有良心”、“孝顺”、“与人为善”、“民族平等”、“同甘共苦”等品质。但由于民族意识的影响,他们更善于与民族学生沟通,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减弱,注重学生聚会和沟通,学院(系)和学校活动关注度低,少数民族学生社区少,组织学院(系)或学校活动少,参与度低。虽然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美丑观念,但只崇尚道德行为,不愿亲自实施高尚的道德行为。
(4)职业价值观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农牧区,“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非常强烈,改变贫穷落后的愿望非常坚定,进入大学后,有优越的学习条件,不仅可以学习广泛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机会学习大量的实用技术,这些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尽可能多地学习实用技术,获得更多的证书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5)爱的价值观
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完全放弃了过去少数民族早婚的旧习俗。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爱情问题,把爱情建立在纯真美好的情感之上,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然而,由于网络和城市生活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西方“解放爱情”思潮的影响,把爱情变成了物质交易。他们不想永远持续下去,但要求曾经拥有的“快餐爱情”并不少见。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经历挫折的能力较弱,无法正确处理学习与爱情的关系,忙于谈恋爱,忽视学习,使学习成绩下降,压力过大,导致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