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竞争现状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只有能够承受挑战、抗压抗挫折心理强的竞争型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扩招人数大幅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大幅增加。 2010年631万毕业生,2011年650万毕业生,2012年680万毕业生,2013年700多万毕业生,岗位有限,资源稀缺。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失业,成为激烈竞争中的失败者。根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大学生的爱国情绪和竞争意识最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指标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未能充分利用竞争机会提高自己。存在竞争力弱、竞争心理不健全、竞争手段不正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竞争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竞争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本方式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是人类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竞争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21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校作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应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探索有效的培养方式,注重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它是一种注重提高人们内在素质和素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大学期间,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个性和自我成长,逐渐具有社会竞争力。
(1)什么是竞争
所谓竞争,《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人竞争”。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为同一目标或利益而进行的竞争或竞争。它包括三个要素,即竞争对象、竞争对象和竞争结果,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所有通过竞争区分优缺点、通过择优生存促进系统进化的活动都是竞争,适者生存是竞争的表现形式。竞争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成员的脑海中。竞争的规律不能被打破。同时,正是因为竞争的合理存在,才促进了社会的积极进步。
(2)竞争的作用是什么?
竞争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但心理调节良好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如下:
1. 压力变化动力的作用。竞争会产生压力,竞争环境会使人的心理活动紧张。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人们的心理活动的速度和节奏不断加快,紧张程度也相应提高。一般来说,竞争往往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关系,从平衡发展到不平衡。面对压力,当代大学生应该做的是振奋精神,把压力变成动力,不需要怨恨和嫉妒,而是把压力变成促进自身进步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在竞争中,通过压力的作用,可以激发人的无限潜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2. 活力的作用。竞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世界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处于社会竞争环境的一部分,需要改变“稳定”、过于顺利、“死水”的局面,随着大学扩张和双向自主就业政策的实施,大学生越来越融入社会环境,参与竞争,经历挑战,增强了大学和社会的活力。
3. 凝聚力。如果是团队竞争,只要团队中的每个成员相互合作,自我定位与团队定位是一致的,个人目标、自我利益与团队利益密切相关,团队就会产生凝聚力,增强内部成员的协同感,为团队竞争的成功增添筹码。
(3)竞争意识的培养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五个方面。大学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竞争,在当今市场经济中,竞争进一步突出,扩张、就业压力、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现实,大学生只能参与竞争,争夺自己的发展和创造价值所需的资源。通过让学生参与竞争,全面展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因此,竞争可以影响大学生的成功。只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掌握合理的竞争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才能和潜力。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竞争态度和意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竞争意识和竞争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竞争反映了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认同程度。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可以增强学生应对挫折、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