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文化时代,中国大学生是主流
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在大众文化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应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功能,唱主题,积极主动,通过大众文化标准整合,掌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努力实现大众文化与大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大众文化作为文化的社会心理层,是人们日常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的反映,是尚未经过理论处理和升华的大众心态。其健康发展和文化品位的提升需要主流文化的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与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方面,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全党全社会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的道德规范。[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了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有助于纠正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偏差,抵制腐朽文化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外国文化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主题,突出高品位,坚持领导与多样性的统一,即以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性引导大众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坚持民族精神和创新精神,抵御外国文化的不利影响,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大众文化产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确保大众文化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促进校园大众文化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精心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优雅艺术进入校园,将教育的主导性纳入形式的多样性,构建先进性与广泛性、教育与娱乐性、理性与感性的和谐校园文化,使科学思想被年轻大学生所接受。不断提高大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际效果。
(2)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大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
大众文化之所以能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因为大众文化满足了不同青年群体的需求和不同的兴趣爱好,其运作模式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贴近现实、生活和群众,这是高校主流思想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吸收和利用大众文化的生产技术和传播手段,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赋予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鲜明的实践特色和生活氛围,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生动理论。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在群众生活和群众斗争中实际工作的活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口头马克思主义。”[13] 在内容切入方面,要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内在需求、利益诉求等贴近生活的内容,真正把握大学生思想的兴奋点,抓住行为的敏感点,找到需求对接点,使大学主流思想教育内容增加生活氛围,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培养亲和力,产生情感共鸣,消除主流思想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距离,从而得到公众的真诚支持,并在不知不觉中认同和维护主流思想。在形式方法上,要改变单向灌输的思维套路,增强大学生的互动参与。传统教育更注重教育的社会功能,不够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忽视大学生的主要地位,习惯依靠教育者的单向说教,效果不强。在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中,大众不仅是文化鉴赏者,更是文化参与过程中的参与者和互动者。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中,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个性化精神。在当今全球化、市场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借鉴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积极适应大学生的接受心理和审美习惯,努力获得他们的接受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