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和经营一家企业或公司无疑是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之一,但它远远不能涵盖创业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深刻内涵。普通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深层次的基础教育体系,而不是一个分支的、表面的教育环节。”[1]。认真梳理和解读创业教育的内涵,探索其内在价值,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问题。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主体性特征,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文化观念进步、经济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外国学者对内涵的解读
学者们对创业教育的起源和内涵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北京举行的“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发表的“学会关怀:21世纪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圆桌会议报告”Enterprise Education”;一些学者认为,自1947年2月迈尔斯·梅斯在哈佛商学院开设“新企业管理”MBA课程以来,创业教育逐渐开始。因此,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它始于1947年。可见,国内学者将“”。Enterprise Education”和“Entrepreneur-
ship Education两个不同的词都被翻译成“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有不同的重点,也有不同的重点。2009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第666页“Enterprise条目有四种解释:一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二是规划事业;三是企业发展和经营。第四,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和创业精神。在第668页,Entrepreneur条目解释如下:企业家、企业家(尤其是涉及财务风险的企业家)En-
trepreneurial adj.(形容词);创办企业的。Entrepreneurship-
noun(名词),并在解释中特别说明该人是通过创建企业或经营企业获利的。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Enterprise“不仅涉及创业,还强调事业心和进取心;”Entrepreneurship“强调的是创办或经营企业。那么,“Enterprise Education”和“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也有所不同:“”Enterprise Education“注重观念的转变,强调奉献精神和开拓技能,更注重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发展,”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强调商业行为应为“企业家教育”或“商业教育”。一些外国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埃尔基莱(Erkkilǎ)在她的作品《创业教育:美国、英国和芬兰的争论》中,美国创业教育对应于“创业教育:美国、英国和芬兰的争论”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英国和芬兰的创业教育对应于“Enterprise Education”。
国际(尤其是美国)对创业“创业”Entrepreneurship也有不同的解释。在美国,“创业”的概念最早被用于商业领域,倾向于风险假设、资金提供和产品因素的协调。20世纪30年代后和50年代后,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把创业与小企业的建立和管理联系起来”和“把创业作为一个过程来研究”。在1994年莫里斯(Morris)其他人认为,创业是一项涉及一系列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性活动,可以带来新企业、新产品和利益。2004年,莫里斯(Morris)此外,创业不仅是创新企业的行动,也是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态度和行为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目前的专业和工作,还会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创业不仅意味着创业,还意味着接管企业或其他专业领域的创造性工作。谢恩(Shane)2000年,其他人提出“创业是两种现象的结合:有利机会的存在和有奉献精神的个人的存在”。从创业概念内涵的演变可以看出,“创业”作为一种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人类事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存在的价值。这一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教育联合创新项目”(Joint Innovative Project on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the Enterprise Competencies of Children and Youth)提出,“Enterprise Education主要目标是解决亚太不发达地区贫困群体的就业和生计问题。但1991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期研讨会上发表的会议报告――“通过教育发展创业能力”明确指出:“创业教育广义上是培养开拓性个人,对工资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单位或个人除了要求员工取得职业成就外,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创业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技术、社会和管理技能。“正因为如此,广义的创业教育就是为学生灵活、持续、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狭义的创业教育与增收培训的概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