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价值
如前所述,价值存在于客体满足主体的需求关系中,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的实现,是指客体的潜在价值转化为主体现实存在的价值,对主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和人类思想道德发展的功能属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个自然的生成过程,而是思想教育价值生成、发展和建立的过程,是一个整合、引导和引导社会思想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核心是主体的人最终通过对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的认同达成共识。所谓认同,是指主体人与他人或群体在心理认识上趋于一致或接近的认同过程,即社会成员在认识和情感上的同化过程。一个国家和社会要想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就需要社会成员对它有一个“共识”,即对存在的事物的正确性、真善美、假恶丑有一致或接近的认识,或者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认同国家和社会倡导的制度规范和伦理习俗。只有在此基础上,人们的判断和行动才能有共同的基础,社会生活才能协调。
理解是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价值认同的前提。“只有在理解了某种道德观点和道德方式后,人们才能进一步接受一系列更具体的规则和美德,并作为应用或实现基本理想的手段,并继续这样下去,直到他们成为一个好的道德人或一个完全独立的道德主体。”[5]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实践中,相互交流的价值主体不是单一、孤立、抽象的,而是多样性、差异性和现实性。由于个人对社会伦理规范、规章制度等思想教育内容的认知程度不同,外部社会环境氛围的影响不同,人们对网络虚拟生活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思想价值观、行为和情感的理解也不同。因此,网络媒体时代的思想教育不能单一强调理解一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需要在不同、多样化的思想、道德、情感中,通过对话、沟通实践活动促进相互理解,只有真正理解,逐步形成自我稳定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促进整个社会群体对价值观或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可。
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实践活动的发展存在于: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主体能够自觉、独立、自主地与他人相互作用;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思想道德规范;与他人共存,丰富情感体验和角色体验;拓宽思想道德视野,重建思想伦理体系。也就是说,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多极主体之间的互动活动。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媒体中介,通过基于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价值个体主体性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对共同客体进行交流与对话――在相互理解网络媒体时代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共生共存。
综上所述,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实现是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主体,通过对话、沟通、互动,逐步实现相互理解,不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价值结构,以适应社会规范、社会和自身发展要求,表现为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各方可以自觉接受,自觉遵循以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为核心的社会制度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有意识的价值取向,指导和规范自己的实际外部行为。因此,网络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实践过程也是人们不断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