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同文馆与传统学校的区别

据史料记载,中国近代第一部关于中俄关系的代表是巨大的――清代何秋涛编的《朔方备乘》第十二卷《俄罗斯馆考》、第十三卷《俄罗斯学考》、第三十九卷《俄罗斯书记》详细记载了中俄文化教育之间的交流。1861年,清政府启动了洋务运动,教授俄语的新学校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如黑龙江俄罗斯学校、广州同文馆、新疆俄罗斯学院、珲春俄罗斯学院等。俄罗斯博物馆也于1896年在天津成立,俄罗斯课程于1872年在新疆玉山英国学校设立[1]。本文主要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期,以北京和黑龙江为研究对象。


1、俄罗斯文馆(1708-1862)


关于俄罗斯文馆的成立时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高文风的观点,即俄罗斯文馆成立于1708年,即康熙47年[2]。


(1)俄罗斯文馆的设立是清朝政府处理外交和贸易事宜的客观需求


1689年,中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中俄双边关系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随着两国外交和贸易关系的日益发展,事务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当时清朝还没有精通俄语的翻译,中俄之间的交流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当时,西方耶稣教士可以被邀请进行翻译,但他们毕竟不是中国和俄罗斯的人,而是第三方,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细节处理不好,通常翻译质量无法保证。当时,北京有俄罗斯华侨――阿尔巴津人对汉语和满语的掌握程度较低,清政府不能完全依赖他们[3]。这些客观需求是俄罗斯文学博物馆成立的主要原因。


(2)俄罗斯文馆的建立是清政府鼓励学习俄语创造条件的必然结果


随着两国交往的深入,涉及语言、宗教、医学、音乐、艺术、文化、哲学、社会和地理等领域。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都在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清政府积极利用“招降收养”的“俄罗斯佐领”部分人员作为俄语翻译,应对俄罗斯谈判问题。一位在中国长大的俄罗斯人罗多浑在清代史籍中多次被提及。1648年,他的父亲伍朗格里在黑龙江向清政府投诚,清政府对伍朗格里很好,允许他结婚生子。1668年,清政府将俄罗斯人收降为半个佐领,伍朗格里为首领。1683年,俄罗斯人从半个佐领扩大到整个佐领,继续由伍朗格里管理。伍朗格里死后,他的儿子罗多浑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成为清政府的俄语翻译,参加了中俄尼布楚的谈判。清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满汉学习俄语。1708年,根据康熙皇帝的指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俄语学校“俄罗斯学”成立。第一批学生有68人。俄罗斯国家商队商人瓦西里是第一位外教[4]。同年4月21日,俄罗斯商团离京回国,教师瓦西里辞职。7月12日,清政府选择俄罗斯佐领中的两人担任俄语教师。他们于7月18日开始授课。从此,俄语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模式走上了正规化的发展轨道[5]。


(3)文馆的师资组成和评价方法


在办学初期,俄罗斯博物馆主要依靠俄罗斯人和定居在中国的俄罗斯人。后来,一些中国教师相继增加。此后,教学由中外人士合作,行政管理由中国人民负责。文馆聘请的俄罗斯教师虽然口语流利,但文理不通,或语法不精,勉强维持教学进度。教师短缺是文馆早期教学工作的一大特点。


俄罗斯博物馆通过考试决定了学生的职位。因此,他们更注重考试,对考试有严格的要求。考试分为月考、季考和年考。每五年考一次,分为三等:一等人授予七品官,一等人授予七品官,二等人授予九品官;二等人授予九品官;三等人,即考试成绩较差,即被淘汰或留在博物馆继续学习,并选择最佳人员作为助教。这一记录表明,俄罗斯博物馆不仅仅是培养俄罗斯翻译人员,它的设立也是为了让清政府培养和选拔与俄罗斯政府一起办理外交事务和商业事务的官员[6]。


俄罗斯博物馆经历了154年的办学发展。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署后,根据总理政府的要求,结束了单一语言的教学,开始增加其他外语。俄罗斯博物馆于1862年并入新成立的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


二、京师同文馆(1862-1902)


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是清末中国政府官员在北京正式举办的第一家教育翻译机构,教授西方语言和现代西方科学知识作为教育内容和翻译内容。它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教育机构,也是现代西方学习输入的开始。


(1)开设京师同文馆的目的――学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多次与帝国主义列强谈判,经常被列强欺负,失败,深深感受到语言障碍的严重缺点,同时,天津条约需要英语、法语,加上左唐、李鸿章等人坚持学习西方,清政府意识到培养足够的外语人才应对外交事务的必要性,于1862年8月24日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1863年,俄罗斯博物馆增设,邀请俄罗斯人授课。


(2)同文馆与传统学校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博物馆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新学校的起点。学校基本不开设“四书五经”等传统科目,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


京师同文馆是一所外语人才学校,旨在培养外语翻译,为西方人学习外语。除了俄语,课程还提供英语、法语、德语和日语。


就像上面提到的俄罗斯博物馆一样,博物馆也实行严格的考试制度,分为月考、季考和年考。每三年举行一次大考,成绩优秀者将被提升到官阶,成绩中等者将被留在博物馆,成绩不合格者将被删除。


   1902年1月,京师同文馆并入1898年创建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翻译学校,学校的性质仍然是一所特殊的外语学校。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