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伟大的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良好的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做好自己的先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养成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并坚持不懈。建立教育管理新模式,让学生独立参与教育管理,是高职院校高效教育管理的新方向。因此,为了全面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使学生与教育管理同行,进而塑造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认清教育管理和学生同行的重要性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型、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纵观今天的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素质不强是不争的事实。许多高职学生在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年龄水平、思想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传统的教育管理机制过分强调学校教育管理教师的独裁管理,不仅会淡化学生的管理能力,还会进一步造成他们的叛逆心理。归根结底,学生很难管理这个大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要作用。如果在管理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参与管理,自然会导致学生化叛逆为自律,从而有效开展教育管理。
二、让教育管理与学生同行的可行性战略
(1)加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服务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衡量党的一切当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相连,呼吸,共同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来推动历史。同样,在开展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时,也要提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中,忽视了对学生个性需求和个性素质的尊重和关怀,将学生视为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工具。“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行为的核心,以指导和鼓励为主要途径,激发学生的独立管理能力。这种管理理念下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意义,体现了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
(2)建立一支优秀、能干的学生管理队伍。对于促进一所学校的教育管理,学生管理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是看不见的。在高职院校,如果缺乏学生管理团队的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将难以落实。教育管理教师只是学生群体的领导者和指导者,学生管理团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管理者和实施者。因此,为了实施教育管理工作,除了有尽职尽责的教育管理教师外,还必须有一支优秀能干的学生管理团队,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组织的独立管理作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推荐或自荐的方式选择学生管理干部,选择一批具有良好群众基础和群众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一方面,他们可以成为教育管理教师的助手,帮助分担一定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他们的群众基础和群众组织能力有利于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影响力,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工作,成为学生的小帮手。其次,要明确学生干部和学生组织的分工,明确奖惩,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评价学生管理团队的工作,鼓励他们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
(3)引入激励竞争机制,创新自主管理方法。没有竞争机制,集体就没有活力,个人就没有危机感。教育管理教师应在课堂上创造强大的竞争形势,调动学生的高士气,探索学生的巨大潜力。通过竞争,提高学生独立管理的主动性,增强完成任务的危机感,吸引更多的高职学生参与教育管理团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约束的管理,使学生能够加强学生组织。例如,在学生班级教育管理中: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制定自荐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择适合班干部工作的学生。选拔班干部后,由小组其他成员协助共同管理班级。这种竞争机制下的班级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形成学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良好局面。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竞争的班干部大多积极进取,认真负责,能有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学生也积极配合班干部落实管理工作。
(4)丰富工作内容,营造“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工作环境。要完全改变传统的单一管理工作模式,加强学生管理教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工作交流,必须从工作内容入手,使教师与学生干部密切合作,积极互动,协助工作。学生管理教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干部进行信息交流,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帮助学生干部释放工作压力。做好学生干部心理咨询工作,不是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也不是教育管理措施的改革,而是从创造“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理念出发,加强学生管理教师与学生干部之间的教育管理交流,积极营造“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工作环境,增强学生干部开展教育管理的信心。
三、结语
实践证明,开展教育独立管理工作,让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同行,不仅能真正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减轻学生管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帮助学生组织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生命价值,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