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的布朗族传统文化教育协同作用

布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约有91882人(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裔,历史悠久,文化独特。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布朗优秀文化濒临消失,如布朗弹唱、武术、蜂桶鼓励等。传统布朗文化的储存和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文化被抛弃,原本生活在山深处的布朗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当今社会的生活习惯所取代。布朗的传统价值观和婚姻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婚姻区域扩大,“看门”消失,婚礼多样化,许多传统技能如“牛肚”、“酸茶”的生产面临着传承和失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布朗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性和潜在价值。布朗族没有文字,布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有必要加强布朗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布朗族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尊重布朗人民的思想,实现民族文化的自觉选择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上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和关键特征。每一种文化都有其产生、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文化中的糟粕,要通过文化的自我选择来淘汰。要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布朗人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意识和个人价值,热情、简单、坚强的民族性格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因为外部强大的文化影响或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和失去优秀的文化,但他们有保护、持续、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尽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如果一个民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不强烈,那么这个民族共同体就很难生存下来。布朗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具有较为完善的社会道德规范。这些社会道德规范(如尊重妇女、平等和谐、团结互助等)和原习惯法(如果布朗人违反了一些法律法规,村民和社会将严厉惩罚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


二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布朗族传统文化教育协同作用


教育是跨代保留文化的中坚力量,教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先驱,是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向导。课程是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媒介。布朗民族文化课程的建设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文化传承。改革传统课程,即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方法、课程实施、教学评价等,融入民族文化成分。在继承民族文化方面,由于民族教育不纳入国家教育评价体系,布朗地区的学校教育有责任成为促进民族教育的有效渠道。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目的性和组织性,促进了布朗家庭和社会教育中非常困难的民族文化知识教育任务。学校民族教育活动必将深化学生的民族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推动民族文化进入校园,可以将布朗地区的地方知识和文化与国家课程要求的当今社会文化相结合,促进课程内容与地方知识的密切联系,使课堂教学走向民族学生的生活世界,摆脱布朗地区课堂教学往往与民族现实生活严重分离的困境。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布朗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期望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布朗家庭来说,家庭教育是布朗学生理解和掌握民族文化最基本的方式。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缺乏民族文化认同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失去了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影响了民族文化认同主体意识的形成。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文化主体在共同社会实践中对某种文化意识达成的心理共识。布朗传统文化根植于社会、地方、群众和社区。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艺术表演、生产劳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学校文化高地的作用,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支持行为,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的适应性。例如,“文化艺术节”每年举办,宣传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文化盛宴,也是学生表扬学习机会和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可以看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布朗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这三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将布朗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正规教育体系,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毕竟,学校教育精力有限,不能包括布朗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家庭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家庭教育可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中,因此社会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尤其是新闻、网络等媒体,对青少年影响很大。因此,要重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形成,共同推进布朗传统文化的传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