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受益人在接受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惠后的一种冲动。它促进受益人回报恩惠的理解、感受和行为。大学生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教育材料和心理指导,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恩意识人文教育。[1]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感恩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德育,要加强感恩教育。通过教育,青年大学生可以感恩、感恩、感恩、感恩,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其实,感恩教育是培养青年学生责任感、自力更生、自尊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目前,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1.对父母、家人缺乏感恩之心
当代青年大学生大多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笔者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父母感恩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能记住父母的生日。只有少数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少数学生能记得母亲的生日;对于青年大学生多长时间打电话回家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主动打电话回家基本上是一周或半个月,而电话内容基本上是关心父母的现状和汇款的需要。有学生说基本上不主动打电话回家,因为家长会主动打电话给他们。
在中国古代社会,“感恩”主要体现在孝道上,如孔子的《孝经开宗明义》:“身体皮肤,父母,不敢破坏,孝顺的开始。”孔子还在《论语里仁》中提到:“父母在那里,不远,旅行一定很好。”所有这些都表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人,应该知道如何报答善意,“慈母在线,流浪者的外套”、“孝道第一”,当代大学生应该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然而,一些大学生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由向父母要钱,但用于上网、玩网络游戏、购买高端化妆品和服装。其他学生不仅不帮父母在家做家务,而且在大学期间定期把脏衣服和棉袜送回家让父母洗,甚至不能做他们能做的事情,如何谈论孝顺和感激父母?
2.对同学和他人缺乏感恩心态
和谐共处、互助是人际交往的道德准则。要做到这一点,在生活中与人相处时,我们需要以欣赏和感恩的态度对待他人。但在生活中,有些大学生认为一切都应该是对的。例如,他们认为学生提供的帮助是对的。谁让你成为我的同学?
3.对待老师缺乏感恩之情
作者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当被问及:“你经常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有些学生选择“偶尔,心,但从来没有表现出来”,有些学生觉得从来没有感谢老师,认为教学是老师的责任,没有必要感谢,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应该感谢老师,经常去拜访老师。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老师缺乏感激,认为教师教学是他们自己的工作,不需要感激。在教师节,很少有学生毕业后给老师发短信祝福。
4.对国家和社会缺乏感恩意识
每个人都对国家的兴衰负责。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培养。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培养大学生,帮助年轻大学生完成学业,如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有些大学生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未来,不考虑党的善良,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