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一代农民工的工作领域不断拓宽,现已涉及建筑业、工程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自2010年1月31日起,我国首次正式使用“新一代农民工”一词以来,新一代农民工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让3.2亿农民工感到温暖”。3.2亿农民工年龄约为16亿―30岁左右,占比较大是新一代农民工的主力军。主要特点是:与以往年龄较大的农民工相比,教育水平较高,对职业收入的期望相对较高,实际精神和物质享受水平较高,但工作强度和耐力较低。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把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作为基本的行动取向和目标。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新一代农民工很难融入城市,使其综合素质与社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教育水平、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等方面。因此,牢牢把握新一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开展教育培训尤为重要。
新一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相关问题
(1)户籍制度的限制
2003年孙志刚事件是农民工的缩影,但有利于揭露我国户籍制度的不足。
众所周知,户籍制度将我国人民严格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这两个版本的户籍人员在现实生活中的待遇差异很大,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王春光教授的研究表明,在农民工中,只有2.65%的农民工完全免费享受政府提供的培训,7.31%的农民工在农民工所在地参加民办机构提供的培训。在就业城市,农民工享受的培训相对较少,免费培训较少。然而,那些城市的正式员工不仅有劳动合同作为保障,还能充分享受用人单位和社区街道的各种免费培训政策。
(二)教育培训费用较少
首先,国家对新一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费用的投入比例与具体情况不平衡。虽然我国高度重视新一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保障其教育培训权力,甚至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育培训,但由于实际情况,新一代农民工众多,我国不可能全面照顾资金。其次,虽然全国各地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速,培训效果好,但农民工负担不起高昂的成本。第三,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虽然技能培训和教育是获取和创造人才的主要途径。但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团组织,追求营业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中小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不利于公司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他们担心“零投资效率”,因此拒绝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和培训。最后,从新一代农民工本身来看,他们大多是非正式就业,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没有劳动合同,更不用说社会保障,工资很少,除了扣除、拖欠部分和日常消费,很难接受教育和培训,虽然接受教育培训冲动强烈,但实际支付能力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