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多渠道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1)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高校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促进更多学生树立新观念:创业就是就业,创业带动就业。
(2)营造强大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普通本科院校应努力促进校园创业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校园创业文化的品味和风格。具体方法如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如创业规划竞赛、报刊创意策划、法律或金融实践模拟等相关活动,营造和渲染创业氛围;举办企业家学术讲座;建立创业教育网站;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促进会、联谊会等组织结构,为学生在资金和咨询指导上提供一定帮助。通过以上方式,形成强烈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创业素质。
(3)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是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
创业课程。一是学科必修课。除各专业基础课外,创业教育课程的必修课主要包括创业心理学、创业意识课、创业社会常识课、创业者素质课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尽快达到既定的专业学习目标。二是学科选修课。“选修”意味着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等有选择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创业教育的选修课主要包括创造学、《创业学》、市场营销等知识课程。三是学科渗透课程。学科渗透课程是指在其他学科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的课程,如以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学科渗透到理科学科中,以创业意识为主的学科渗透到文科学科中。在学习中学课程时,有利于大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与创业相关的问题,有利于大学生对学习与创业相关的学术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学习,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创业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创业活动课程。创业活动课程是一种以活动为中介的创业课程形式,旨在引导大学生获取创业信息和直接创业经验。例如,“创业论坛”、“创业竞赛”、参观企业、商业调查、创业计划竞赛、浏览客户等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建立创业团队。通过学习活动课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建立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创业实践课程。创业实践课程是指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的课程,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参与实际创业管理,培养学生创业个性,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例如:“创业策略”、创业融资《创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创业实践课程可以有效促进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形成,扩大学生的创业背景和创业知识领域,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
二是构建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是决定创业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创业实践活动不同于常规课堂教学。根据创业素质培养过程的特殊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创业演练教学、产学研结合教学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自主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一是创业案例分析系统。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体系之一是创业案例分析体系,是一种创新的互动教学。要分析创业案例,不仅要分析经典案例,还要忽视失败案例的分析。目的是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把经验教训提升到理性。因此,要求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收集大量的例子材料,潜入其中,精心挑选,系统整理,理性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考虑让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教授个人创业经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创业过程和创业心路历程,让教学更加生动真实,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创业演练体系。创业演练体系主要通过第二课实施。目前,中国大学首选的创业演练方式之一是“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这是利用风险投资的具体运作体系,要求参与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争团队(模拟公司),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产品和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者投资”为目的,完成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介绍、产品和服务调查、市场分析、竞争营销策略、公司组织结构、风险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分析。在创业计划竞赛过程中,学生应通过团队、选项、培训、市场调研、完成创业计划和防御等阶段。通过参与这个过程,学生获得了宝贵的模拟创业经验,学习和积累了创业知识,培养了创业能力,锻炼了团队精神、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分析和研究能力。
三是产学研结合体系。在创业教育中,产学研结合体系是教育部门与生产技术体系的融合,是高校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成立产学研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产学研教育方案的实施;在教师方面,聘请成功企业家担任学校兼职教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指导;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可以研究公司所属领域或与公司合作开展产品研发;加强产学研创新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安排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实现工学结合,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建设高素质创业型教师队伍
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高校建立一支由创业教育理论教学教师、创业实践指导教师、创业教育研究教师组成的优秀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加强教师创业教育培训,聘请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专家为全体教师进行创业教育讲座,加强全体教师创业教育理念。二是选派教师参加国家或高校组织的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班,使其能够了解创业教育的教学知识。三是派优秀教师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第四,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企业创业和各种研究活动,提高管理实践经验,提高创业教育能力。第五,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从公司和政府聘请具有实际管理经验和一定管理理论培养的经济管理专家、政府经济专家、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者担任兼职教师,组建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提供技能和经验支持。
(5)建立高质量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例如,可以建立学生独立管理和经营的商业公司,建立学生超市、图书馆和各种符合学生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实体。第二类是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例如,高校和企业创建了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现场,有机会亲自参与实践,深入了解和体验企业的实际管理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