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中的现实困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个性化”模范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难,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模范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不难发现新时期模范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困难。
(1)社会转型对“个性化”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考验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追求个人得失逐渐被置于人们心中的更高位置,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审美意识也逐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受西方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逐渐蔓延。奢侈浪费、贪污贿赂、权钱交易、缺乏诚信、道德沦丧等不良习惯,导致一些人对社会产生一些不满,认为榜样只是政府部门的表演行为,质疑榜样、远离榜样、恶搞榜样,甚至故意拒绝和打击榜样,这些都对榜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2)单一模型与价值多样化之间的不协调
在社会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在注重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我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人们对榜样的审美逐渐趋于生活化和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形象过于单一,无法满足现实社会对榜样多样化的需求。
榜样作为时代价值、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载体,只有与价值多样化相匹配的各类榜样才能体现时代的主题,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许多人对榜样价值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单一”的政治价值上,而忽视了榜样的人格价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主要讨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生活使命。”[6]人的价值主要是指生命价值和人格价值。从人作为价值对象的角度来看,人的价值主要是指人的生命价值,即个人主要通过劳动将物质或精神财富奉献给社会,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从人类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来看,人类的价值主要是指人类的价值,“注重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尊重人类的劳动创新精神,即尊重人类的资格和至少应有的权利。因此,只有尊重榜样的人格价值,树立不同价值的榜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应有作用。
(3)“个性化”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方式
从模范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教育模式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发展,但与现实相比,不难发现,新时期“个性化”模范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难以根除的顽固问题。
首先,行政手段仍被广泛使用。一些老教育家没有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性,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现实,忽视了人们学习榜样的心理动机,仍然以行政手段开展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容易引起人们的叛逆心理和不满,从而降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榜样选择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榜样选择选择单一规则、榜样数量指标、政府“配额分配”、许多违背“个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如确定“最高领导人”的最终决定权,不能充分反映民主、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导致榜样评价的“官方化”、“功利主义”忽视了普通人和不同行业角色的特点,不符合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
(四)模范权益保系体系不完善
榜样作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旗帜,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光荣的故事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凝聚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发挥了无限的力量。然而,一方面,社会享受榜样给社会带来的诸多好处,另一方面,它严重忽视了对榜样权利的保护。“模范权益是指以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为代表的各种权益,与模范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相协调。[8]到目前为止,全社会还没有形成模范的合法权益保护体系,强调精神鼓励而忽视物质激励的趋势普遍存在,英雄流血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人受伤残疾后,最起码的治疗和生活保障已经成为英雄和家人的难题。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1年初,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对历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64名烈士的家庭和子女进行了调查,显示64名烈士家庭中有42人相当困难,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29名烈士子女因困难辍学。[9]这种情况让人心寒。因此,很多人把勇敢、做好事等情况称为愚蠢,榜样成了他们取笑的对象。“儿童小悦悦”被碾压时,围观者多,救援者少;老人摔倒了却没人敢扶,“扶不起”、“救不起”等噪音不断涌现。“想救却不敢救,想帮却不敢帮”成为很多人想做好事的实际问题。缺乏对榜样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容易使榜样陷入被冷落、被孤立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