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优化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具体战略

优化我国教育支出结构的具体战略


1、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


教育支出要有合理的用途,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和资金导向功能。在教育方面,政府是教育支出的主体。政府对如何完善教育金融体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普遍重视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和金融手段的应用,引导社会投资进入教育行业,从而建立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比如在教育补贴制度中,银行信贷投入越来越重要,低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申请助学贷款,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教育的发展很有帮助,国家要继续支持。再比如,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时,由国家和企业共同举办,通过政府投入调动了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前景铺平了道路。


为了保证教育水平,还应提高教师待遇水平,保证教育质量。目前,为了保证教育水平,各国对教师待遇作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财政拨款进行保障,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在德国,中小学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不受解雇保护,不担心失业。政府支付给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是人均国民收入的两倍多,堪比国家一些著名的大中型企业,属于名副其实的“中高收入阶层”。然而,中国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明显赶不上中高层收入人群,响应国家号召到贫困地区支持教育的志愿者只获得津贴。国家要重视中小学教师收入,尊重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政府强有力的补偿措施,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国家应加强政府在教育财政投资中的主要地位和主导作用,稳定教育资金来源,继续保持政府财政投资,政府财政投资应优先考虑教育投资。加强对教育的法律保护,确保教育资金的合法使用,确保教育资金的“三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资金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生均教育资金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共资金逐步增长),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超额部分用于教育投资,确保教育支出的稳定增长。


2、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的区域结构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客观事实,区域差异较大,教育投资差距较大。为了缩小中小学教育水平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政府需要做好平衡协调,完善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方面,完善税收分配制度,完善一般无条件转移支付制度,纵向加强西部和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增加中西部支付,适当倾斜政策,弥补经济发展落后造成的财政资金短缺;横向建立省县转移支付框架,合理规划县财政教育支出,实现地方政府教育能力的平等化。另一方面,重点建立专项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解决办学和改善教育条件的问题。现在西南山区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上学的时候每天都要走很多山路。很多地方的校舍都是由社会公益组织建造的,但是公益组织的力量很弱,教育投入主要靠政府的力量。国家要改善教学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助学金、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制度,贫困地区可以有更好的教育环境。为缩小区域教育支出差距,地方政府应努力加强教育,提高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教育财政投资中的主导作用,稳定教育资金来源。教育经费支出要坚持“平等资源分配”的原则,实现教育经费支出的“横向公平”,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应更加重视教育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投资应占财政支出的最大比例,政府财政投资应首先确保教育投资。如今,社会普遍现象是,优质学校获得的财政拨款较多,贫困学校获得的财政拨款较少。原因之一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和接近财政支持分配中心家庭的孩子会选择好学校。如果政府不能改变这一点,就要提高差学校的教育质量,让差学校学生的家长愿意把孩子留在“差”学校,这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各部门制定更合理的规划,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留住有才华的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的教育经费效益,努力实现教育支出的公平性。


国家还应继续完善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法律,对教育投资进行法律调控,从法律层面保障和规范教育投资,通过法律保障教育投资的责任化,公开透明各级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和支出。使我国教育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使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更加协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