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差距成因分析
(1)基础教育阶段城乡差距
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相对较低,学生年龄较小,辍学工作收入不高,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不如中等教育阶段大,但仍存在。研究表明,家长农民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有负面影响,家长返还工作收入可显著降低初中及以上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11],这是由于基础教育家庭投资相对较低,家长非农业收入无法抵消对农村青年教育缺乏的负面影响,因此,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劳动力流出使城乡基础教育差距呈现出小幅扩大的趋势。
(二)中等教育阶段城乡差距
对于上述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中等教育差距产生非线性影响的原因,可以从人口流动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小于一定范围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导致教育差距的缩小,这可能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大,城乡共同发展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城市高工资水平吸引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工作,农民增加家庭收入,教育支付能力较高,受城市文化氛围的影响,更加注重教育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间接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超过一定范围后,由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吸引,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加速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
首先,在人口流动方面,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流动就业成本降低,收入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城市工作,包括外出工作放弃学业的青少年。艾伦·德·布劳的调查显示,1995年―2010年,17~20岁农村儿童从事流动性工作的比例迅速增加[6]。其次,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使城市“掠夺”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形成。我国教育资源供应有限,教师、设备、公共文化场所等优质教育资源将流向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农村学生整体素质低于城市学生,导致农村学生在中高等教育招生竞争中处于劣势,预计教育投资回报将降低。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吸引力”和教育资源的“掠夺”将显示出越来越强的效果。
在我国,教育选择往往是家庭决策,受家庭负担能力、入学机会成本和教育投资预期回报的影响。在人口流动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子女入学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年幼的孩子需要分担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无法完成的家务。17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外出打工,赚取远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而在人口流动初期,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承担非技术性工作,工作技能不需要专门的培训或理论指导。这样,从短期来看,青少年高中教育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辍学打工。
结论与讨论
本文使用1996―2010年,建立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模型,用城乡初中入学率与城乡小学入学率之比来衡量城乡教育差距,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教育差距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利用城乡中等教育阶段差距建立模型具有更好的回归效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教育差距存在非线性关系。当中等教育差距小于一定范围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加速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这一趋势与基础阶段教育差距受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反;人均区域生产总值变化率与城乡教育差距也存在非线性关系,与城乡收入差距相似;与以往研究中政府拨款的教育经费对城乡教育差距影响不大的结果不同,政府教育经费和非政府教育经费的来源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有显著影响。
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将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解决城乡教育差距过大的前提。在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背景下,要注意农村青少年辍学率的提高和农村中等教育普及率的降低,利用人口流动带来的农村教育观念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农村教育。此外,全社会要更加注重教育经费的分配,倾向于农村和农民学生,从而在缩小城乡差距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