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的重点
(1)活动设计应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
考虑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认知特征和心理发展特征,使教育活动具有游戏特征,激发他们发现、探索和创造的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少年的学习潜力。例如,对于低年级儿童,需要激发他们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和愿望,注意兴趣和可操作性;中年儿童应注重课堂知识与博物馆科普知识的结合和扩展,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潜力,培养对科普活动的持久关注;高年级儿童需要创造更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注重科普活动中社会沟通能力的培养。
(2)加强博物馆科普队伍建设,促进活动参与者共同成长
博物馆是科普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不仅要求科普教育团队成员系统梳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认真研究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规划设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寓教于乐”成为青少年喜欢参与活动的重要原因。
(3)加强对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开展过程的把握
在活动中,要提前告知孩子每个活动环节的要求、目的和规则,让大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要把握好每个活动环节的时间长短,保护好自己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所有参与者的激情,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大家在活动中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进行研究。通过回收活动设计书的研究内容,结合网络、面试等方式,认真研究总结,既能找到未来活动的主题,又能为今后的活动积累经验和升华。
简而言之,博物馆开展青少年科普教学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内容有效实用,通过博物馆各种教育活动体验,实现铁路知识教育效果,充分利用博物馆,让青少年学习,同时实践证明有效方法不断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验活动库”,让更多青少年获得科学知识机会,逐步建立青少年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长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