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后,人们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社会中,遵守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否则他们会到处碰壁。人才的性格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进入就业门户网站的通行证。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做一名好教师,做好德育管理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 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存在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要么学业不好,要么在行为习惯、心理甚至道德上都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为:一是对自己缺乏严格的要求,有很多不良习惯。比如男生抽烟打架,语言粗鲁,女生化妆,和社会上的坏青年交朋友。第二,进取心差。传统的高等教育让学生勉强选择职业学校,没有进取心,混日子。第三,缺乏理想,没有未来规划,缺乏理想观念,混日子思想严重。
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下降,教师忽视管理。由于职业高中学生难以管理,职业高中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自卑心理。此外,由于学生不愿意学习,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如果老师严格控制学生,他们可能会生气。如果管理松了,学生就不认真对待。因此,一些教师的管理意识逐渐弱化,责任感逐渐降低,教育管理不够积极,工作标准也随之下降。一些教师认为学校的工作是教学生知识,从思想上削弱管理工作的地位;有些教师不愿意冒犯别人,愿意成为“好人”,直接导致管理工作的丧失。
2 中职生德育管理的艺术措施
2.1 注意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艺术性
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尊重一个人。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信任学生的能力,敢于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要求。一旦提出要求,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日夜改变,以免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影响德育的严肃性。
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对于经常在课堂上说小话的学生,他们不应该粗暴地对待他们,也不应该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相反,要做到“动之以情,理之以理”,让学生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教师的工作要言必行,行必果,做到赏罚分明,言行一致。
2.2 注意因材施教的艺术性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和当前的思想实践,提出要求,确定内容和方法,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实现最佳发展。
教育要“知性善教”,学会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进行教学。对于那些学习不认真、成绩差的人,教师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他们不应该粗暴、无聊和歧视。对于后进生,要多关心和尊重,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多指导学习方法,耐心细致地讲解练习。在课堂上,根据问题的难度,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使学生的学习机会平等,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对经常犯错误、受到批评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经常受到表扬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偶尔犯错误、明知故犯或多次犯错误的学生,在处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要千篇一律、简单。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追求自我实现和偏好活动。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德育。可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活动,使学生在管理中受到教育;利用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利用校会和专题讲座开展专题教育,开展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2.3 注意适当奖惩的艺术性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奖励是对学生正确思想和行为的肯定;惩罚是对学生错误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奖惩要坚持积极教育,实事求是,公平合理,适当区别对待。
教师对学生的奖惩要以奖惩为主,“奖励”学生的方式要科学,也要适度给予“惩罚”教育。这里所说的“惩罚”不是训斥、讽刺、挖苦、侮辱等“体罚”方法,而是一种教育手段。有时精神鼓励比物质鼓励更重要,而不仅仅是物质奖励。一句亲切的话,一张真诚的笑脸,会让学生感到鼓舞和兴奋,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当学生犯错时,他们会感到内疚和焦虑,渴望寻求帮助。此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教育机遇,及时引导和加强,把坏事变成好事。在评价学生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公平合理。奖励就是奖励,惩罚就是惩罚,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道德表现,坚决防止主观假设、情感用事、滥用评价。以表扬为主,严禁体罚。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集体和个人进步。错误和落后可以批评,但要注意方法;惩罚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应尽量少用;特别是严禁使用体罚。体罚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体罚也完全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
总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渐进性和重复性,有充分的信心、耐心和爱心,必须掌握德育管理的精神本质,在实践中全面实施,灵活运用,才能达到德育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