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6、《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工程的通知》(教学函)〔2012〕2),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近年来,在巩固现有应用、专业、开放人才培训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构建创新教育实践体系,创新人才培训模式,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是制定和完善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管理制度
一是系主任、专业主任教授直接参与管理制度的制定,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使制度完整规范,符合应用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第二,系主任和教学副主任直接负责管理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指导小组的建设,并指定系实验中心负责人参与管理小组实践项目的实施。第三,共青团总支部、学生会和社区领导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协会,定期考核和接受一些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学生加入团队。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配备导师。四是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在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为创新教育科技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各专业设备共享机制,满足跨学科项目实施的要求。第五,加强校企合作,利用国家乳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实现与行业和企业的资源共享,积极申请参与企业横向研究,建立校企双赢互利机制,在满足企业研发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培养应用创新人才。
二、成立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指导团队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系成立了项目指导教师团队,负责创新项目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指导教师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实现专业知识的互补和共享。定期召开研讨会,交叉学科交流,总结经验,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与企业技术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探索思路,为成果转化奠定基础。建立指导教师团队评价体系,以创新教育实践创新成果为重要内容,纳入校长工作和年终报告评价实施计划。制定加分政策,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双教师”教师队伍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