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弥儿》中,卢梭通过对假设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讲述了他的教育理念。《爱弥儿》中的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在儿童知识教育上。卢梭通过对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对知识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看法。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他指出,当儿童长到11岁或12岁时,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学习和工作的时期。然而,由于人们智慧的限制,当人们面对无尽的知识时,他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和筛选。那么,在思考和筛选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因素呢?
卢梭在《爱弥儿》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
首先,注意儿童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卢梭把孩子的感情经历作为理性的基础,所以他非常重视孩子在知识教育中对事物的直观印象。
真正的老师是感觉和儿童经验的积累。从知识是否有用的角度来看,卢梭认为孩子们不应该简单地从书中获得知识,这对当前的生活没有任何实际用途。在卢梭看来,应该从儿童的学习能力出发,利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可塑性,在他们的理解范围内提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材料,这些材料对当前和未来都有用,以帮助儿童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知识。因此,爱弥儿从识别方向学习地理知识,从观看日出日落学习天文知识,利用自己的感官体验学习过程中带来的惊喜,我相信这样的学习,会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影响未来的生活。
二、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引导学习有用知识
在卢梭看来,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在于,这些知识对孩子是有用的。“真正有益于我们幸福的知识很少,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值得一个聪明的人去寻求,也值得一个孩子去寻求……问题不在于他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学到的知识应该是有用的。例如,在《爱弥儿》中,卢梭为爱弥儿精心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他带爱弥儿去蒙莫朗锡北部的森林,让他用所学的知识在森林里找到回家的路。在物理教学中,他带着爱弥儿去看魔术表演,让爱弥儿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发现磁铁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原理。从满足孩子需求的角度来看,让孩子明白他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不是总是怀疑“这有什么用?”因此,那些能提高孩子生活质量的知识值得孩子们学习和掌握。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变得更聪明,盲目地灌输“填鸭式”,但由于孩子们的不理解,他们才会以失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