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儿童具有活跃、好奇、有趣的特点,因此,为了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我们必须努力实现音乐教育的游戏化。实践提示,实现儿童音乐教育的游戏化,有助于儿童不知不觉地参与音乐活动,有助于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欣赏音乐,有助于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那么,幼儿园教师如何更好地实现儿童音乐教育的游戏化,使儿童在游戏音乐活动中获得音乐感受,发挥音乐教育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幼儿教师要注重孩子的自主成长,让孩子成为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体现音乐游戏化的内涵
实践表明,当前对音乐教学游戏化的追求是让孩子独立成长,体验成长的快乐。也就是说,游戏化的核心价值是把“我想学”变成“我想学”,或者“把老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变成“孩子现实中的努力学习目标”。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设计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即基本满足缺失性需求(身心安全需求);激励和鼓励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来满足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孩子们不断地体验到这种主要主动性的增长,他们才能真正成长为他们自己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2、在实现音乐教育游戏化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增强整体意识,关注所有幼儿的发展
儿童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音乐教育服务于整体目标,单一学科是整体的一部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活动很多,如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自由活动等,音乐教育活动是教育活动的一小部分。因此,在实施儿童音乐教育时,必须有整体意识。儿童音乐教育不是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实施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儿童身体、社会、认知、道德、情感、整体和谐平衡发展,为培养完整的儿童服务。教师有整体意识,不会简单地提高单一音乐技术,自觉贯彻幼儿园教育结合的原则,实现与其他学科的自然渗透和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将儿童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性、能力不同,会意识到儿童的个体差异,可以面对所有儿童,注意每个儿童的原始水平,注意教育的根本目的。
3、幼儿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理解倾向和情绪状态,是调动儿童思维、探索和理解的内在动机,分为直接兴趣(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由活动的目的、任务或结果引起的兴趣)、短期兴趣(在某些活动中产生的兴趣,随着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和稳定的兴趣(不会因为某些活动的结束而消失的兴趣)。创意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调动儿童主体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即激发儿童对音乐活动的浓厚兴趣和热情。因为孩子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所以音乐教师要培养孩子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要发现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并保持,进一步激发,引导兴趣,兴趣,增加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