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作者以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研究了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区域经济和人口因素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人口和工业特征决定了对人才水平和类型的不同要求,如表3所示。
由于辽宁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同,各地区应坚持各自的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大力依靠地区高职院校,根据产业需要开展专业设置,培养各类人才。辽宁省有五个不同类型的经济区,依靠不同的产业优势发展,其布局结构反映了人才需求的趋势。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产业需要,围绕五个经济区设置专业。锦州经济区和营口沿海基地作为五个经济区之一,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人才,这些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稀缺,沈阳和大连高职院校较多,职业教育水平高,职业资源丰富。由此可见,辽宁高职院校的分布和布局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辽宁高职教育的分布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与适应性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职业教育教师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柱,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强教师建设。2011年发布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包括建设高素质、高技能、专业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2006年―2011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07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学生人数逐年减少,2009年以来毕业生人数也呈下降趋势。这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渐无法适应当前和未来产业结构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在教师人数方面,专职教师人数不断减少;在教师教育方面,只有60%左右的高职教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在师生比例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教师的专职教师和师生比例呈下降趋势。这些现象表明,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缓慢,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由于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水平结构,随着区域经济技术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将发生变化。随着当前产业结构技术要求的提高,区域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正好满足了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主流的内在要求,但也对高职教师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宁省正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师,重点发展一支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近年来,职业院校开设了一些稀缺专业,以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大量相关专业教师短缺。与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培养水平评价方案相比,辽宁省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建设数量与质量并重、中等职业院校与高职院校协调发展的优质教师队伍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