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各类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应注意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结构调整改革的方向。
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是否与各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协调?笔者根据高职院校专业目录对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进行了统计。
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如表2所示。从专业覆盖分析来看,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基本涵盖了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指导目录的各类,共设置了70多种专业类型,占所有专业类型的90%以上。从分布点来看,高职专业点分布不到1 700个专业点较多,主要是会计金融、教育文化、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点较少的主要是水利工程、环保工程、资源开发与测量、材料工程等。
根据高职毕业生就业分析,2009年辽宁省高职毕业生9.2万人,就业率达到88%。其中,公安、农林、交通等专业就业较好,教育文化、电子计算机、环境工程等专业就业较差。如下页图1所示。从图1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农林制造专业毕业生众多,就业率高,是促进辽宁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专业类型。其中,生物制造和材料工程是毕业生与市场供应相适应的专业类型。这些专业就业率高,毕业生人数相对适中。此外,虽然公安等专业就业率高,但毕业生人数少,毕业生供不应求;会计和金融专业的一些毕业生供过于求。辽宁省专业结构虽然具有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特点,但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研究分析,专业设置不合理,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趋同。可见,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也不适合产业结构。因此,普通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规格应适应社会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