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教育理论的宏观性和实践的复杂性

1.教育理论的宏观性和实践的复杂性


教育理论不仅具有理想化水平,而且具有客观化水平。这种客观性体现在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规律、原则和原则的发现和揭示上。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培养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在长期反复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人类通过不断的观察、体验、反思、总结、细化,逐步探索、理解和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隐藏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这些因果关系和必然性最终构建了由教育教学规则、原则、原则支持的理论建筑。例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教育需要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近期发展区理论等。这些教育规则、原则和原则揭示了教育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联系,是对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每个教育实践主体必须理解、理解和遵循的基本活动规则。


虽然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活动中的规律性存在和不可避免的联系,但这些理论只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不能告诉教育实践者在面对实际教育情况时应该做什么。教育理论只提供了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政策,但并没有告诉实践者应该做什么。“教育孩子既不是一个简单的经验观察和描述孩子能做什么的总结过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解释过程,根据总体规范和原则来确定孩子应该学习什么。”[2]


事实上,教育理论只是一种理论,不能也不能提供具体的操作技术。这是因为教育实践的时间、空间和人事环境都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教育情境中,儿童的个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个性、生活背景不同、独特,教育理论不能给每个儿童具体的教育处方,以相同的教育模式塑造不同的儿童。教育理论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但仅限于宏观指导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实际情况,没有普遍的操作规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学没有定法”。因此,教育理论的宏观指导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构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然冲突和紧张。


2.教育理论的自洽性和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虽然教育理论起源于教育实践,但一旦产生,就相对独立。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理论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思维来检验、修订和再加工,保留其本质和精髓,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和一些不连贯的矛盾,使教育理论更加科学、逻辑和连贯,成为一套基本概念、类别、命题通过逻辑和事实关系整合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知识体系。“概念体系(即理论)消除了一切倾向于干扰和打乱它的东西。它将调动一些免疫机制来抑制或摧毁任何危及其完整性的材料或概念。”[3]


教育理论的自我一致性是必要的。科学思维处理理论本身的过程是重新思考现有理论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调整和修复原始理论,而且可以反思原始理论,检查其研究方向和方法,并纠正它们。一方面,理论自我一致性过程的功能是修改,使理论更加严格和清晰,另一方面,通过反思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使理论自我净化和优化。近年来,元教育学研究的兴起是教育理论自我一致性的证明。


理论的自洽性对教育实践者来说是陌生的。教育实践者不注重理论是否严谨清晰。教育实践者关注理论是否足以指导日常教育实践,是否能提高教学效率,是否能提高学生成绩。所有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成绩的理论都是好理论。教育实践者所相信的规则是理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与理论是否系统和逻辑严密性无关。他们认为,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教育理论专家的事务,实践者的任务只需要利用专家提供的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可见的分数和入学率。教育实践者更注重教育策略、教育技术的应用者和实施者。教育理论越系统,逻辑自洽,越“高”,往往越高,远离教育实践生活,难以实施和应用,难以引起实践者的兴趣。由此可见,教育理论的自洽性和教育实践的实用性也产生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自然冲突和张力。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