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学校园里有许多自杀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如大学生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生命、严重网瘾、浪费生命等。1994年,清华大学发生了一起中毒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杀人事件,2009年上海事大学研究生杨自杀事件,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中毒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大学生生活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对生活价值观有错误的理解。一些专家学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融入更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教育。“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人无不善,水无不下。[1]这一“性善论”思想是由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问题的孟子创立和完善的。孟子的“仁者爱人”、“同情心”、“亲人爱人,仁人爱物”、“舍生取义”的思想,都希望唤起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同情和博爱。这些都是孟子的生命关怀思想。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离不开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因此,对孟子生命关怀思想的研究对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孟子生命关怀思想的内容
儒家思想是建立在生活和谐的基础上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重视生活的思想。他的理论闪耀着对生活的人文关注,展示了理想生活的发展方式和要达到的状态。
(一)仁者爱人
“珍惜人的生命”是孟子生命伦理的基本精神。孟子说:“君子所以不同于人,以其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人永远爱;尊重人,人永远尊重。[2]孟子认为,善良是仁爱的基础,人的心可以通过“仁”来扩展,从而拥有“仁、义、礼、智”的四端,从四端致力于知识、智慧和天堂。《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不嗜杀人者可以一个。孰能与之...今夫天下的人牧,没有不嗜杀人的人。如果有不嗜杀人的人,那么天下之民就会引领而望之。如果是也,民归之,由水之下,沛然谁能御之。[3]如果一个君主“爱生”、“爱民”、“护生”,那么天下人就会真诚地回归他,爱他。孟子强烈反对战争。他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和人肉。罪不能死。[4]“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希望君主能够实施仁政,达到无伤害的程度,保护生命,珍惜生命,必然赢得人民的支持,这是不可战胜的,这就是“仁者无敌”。
(2)同情心
《孟子?公孙丑上说:“慈悲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5]“同情心”是指同情心。孟子认为四端是天生的,有些人努力培养,可以扩展四端;有些人不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放弃自己。孟子非常重视人的社会性。至于同情心,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没有任何外在利益。“同情心”也可以称为“同情心”。朱解释说:“恐惧是惊人的。同情,伤之切也;隐,痛之深。[6]在某些情况下,他人处于危险、困难和痛苦之中所引起的各种情绪的集合表现。孟子说:“民为贵,国家次之,君为轻。是因为丘民而为天子,天子为诸侯,诸侯为医生。诸侯危国,则变置。[7]孟子的“民贵”思想包含了深刻的人生观理论,重视“丘民”,即重视对最普通人生命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孟子提出“制民之产”,是指从基础设施的角度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供物质保障,从而体现生命的价值。
(3)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说:“君子之于物,爱之于弗仁;在民也,仁之于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8]孟子分析了爱的水平差异。朱注释说,“物”是指动物和植物。按照朱的说法,就是要“取之有时,用之有节”,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环保意识。珍惜一切生命,不仅包括人类的生命,还包括一切生物。孟子充分肯定了人们对所有生命的“仁爱”,包括动物。在《孟子?据《梁惠王》记载,齐宣王看到牛害怕被杀,发抖。他不忍心用羊代替牛祭祀。这就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同情和珍惜生命的本性。“君子对禽兽也,见其生,不忍其死;闻其声,不忍吃其肉。[9]他认为,对动物的同情和爱是对人类生命的同情和爱的情感基础。孟子质问齐宣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独与何与?[10]孟子用对动物的同情来谈论人们生活的现状,指出对所有生命的同情和珍惜是一样的,即将同情的情感基础升华为对所有生命的共同感受。“数数不入?”闯兀?鱼龟不能吃。斧斤以时进山林,材木不胜用。[11]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仁爱。
(四)舍生取义
“生活,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两者不能兼得,舍生取义者也不能兼得。”[12]“舍生取义”与孟子的生命伦理思想并不矛盾。这种把“义”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和维护。“正义,正确的人之路也是如此。”孟子强调,人们不应该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破坏社会秩序。他重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积极态度,重视个人生命价值与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或多或少都有欲生恶死的心理,生命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感官的“小体”和心官的“大体”的同步提升上[13]。人的生命应该是自然生理需求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和谐发展。“人对身体也有爱。如果你爱你,你也会支持你。”“从大人到小人”[14],孟子认为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当你在“正义”和“利”中做出选择时,你宁愿放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