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东师范教育思想的现实观察
自中国现代师范教育诞生以来的100多年历史,是教育家和思想家坚持追求,逐渐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历史。广东现代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促进了广东现代师范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师范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演变。回顾广东现代师范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总结其主要特点,对促进当前师范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价值取向:育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
关于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康德认为教育是使人成为人,成为个性和社会统一的人。中国现代教育家梁启超进一步提出了“教人学做现代人”的理念。广东现代教育家以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为目标,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事实上,我国师范教育长期强调以知识为导向的价值取向,注重知识教学和考试技能的获取,忽视了师范生思想道德和精神人格的提高,对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关注。师范院校要从战略角度“从教师终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师教育课程”[28]。鉴于我国师范教育价值取向的错误,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发布文件,要求师范生道德修养,倡导以身作则、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引导师范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育人为本”不仅是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也是对师范教育价值取向的新定位。立足点在于师范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课程标准按照“教育信念与责任”的规定,对各阶段的目标进行了规范、“教育知识与能力”、设计“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领域,从过度注重知识、技能转向注重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这一观念代表了新时期师范教育的发展方向,将引导师范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2.课程设置:师范第一,加强各科整合
现代广东教育家在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上中西结合,文理结合,注重各学科与专业的联系与融合。这些想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专业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色彩浓厚,师范特色明显弱化,各学科、理论与实践脱节、脱节。这种封闭式课程导致师范生知识结构单一,教育视野狭窄,专业能力弱。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改革课程设置,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获取。一方面要加强各门课程的相互联系,突出师范性。英国教育社会学家麦克扬(Young,M.)提出:“联系要求强调整个学校或学院课程及其组成要素的相互依赖。[29]具体到师范教育的课程安排,是指加强公共课、专业课和教育课之间的联系,相互支持,前后贯通。这样,所有的课程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师范生可以从师范专业的角度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学习知识”。例如,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知识是整合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突出表现,有助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传统知识框架,建立沟通与整合的桥梁。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整合,甚至跳出狭窄的专业范围,实施跨专业多元化的课程整合。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显著增加了教育课程的数量、学分和比例,也延长了实习时间,但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并没有改变。实践证明,仅仅关注理论或实践是不够的。师范教育课程应帮助学习者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实现两者的融合。同时,为了适应我国农村教师多学科实践,适应国际跨学科培养复合人才的趋势,师范教育专业改变过去,封闭培养学科人才,加强与其他专业的整合,完善课程设置,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择课程,培养个性和兴趣,培养基础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的多才多艺人才。这样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解决师范生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