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家庭规模缩小,负担系数降低,大大改善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遗憾的是,这种生活环境的改善与希望孩子成功的传统文化心理以及当代独生子女父母实现人生梦想的强烈愿望相纠结,也导致了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的一些新问题[1]。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起着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越来越重视儿童教育和投资。然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文化观念的不断更新对当前的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带来了许多家庭教育问题。把握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促进其持续改进尤为重要。
(1)教育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一切。他们只看分数,只注重智力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把孩子升入重点中学,考上名牌大学作为家庭教育的唯一目的和任务。“学习第一”成了孩子的人生格言。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孩子在学习上是最好的,但在生活中却缺乏自理能力。有的孩子甚至长期沉浸在书本中,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极低,思想道德素质被忽视。
(2)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许多家庭教育的内容往往单调、枯燥,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很多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定位为“学好课本知识,做白领”,所以他们的教育内容往往是单方面的。有的家长不遗余力地请家教给孩子进行个别辅导,或者给孩子报辅导班,利用假期给孩子“充电”。他们的教育目的是通过超强度的训练让孩子不成为作者:
切断进步,尽快成为人才。而对儿童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育内容却弃之不顾。
(3)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主要表现为放纵、专制和溺爱。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忽视教育,放纵家庭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使孩子的生活处于自由流动的状态;相反,家庭长辈严格控制孩子的教育,迫使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中;溺爱家庭以孩子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孩子的要求,鼓励孩子的贪婪,使他们缺乏理想、爱、独立和自主。
(4)教育环境不好
家庭教育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活和成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庭的经济基础薄弱,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不够。特别是,大多数下岗失业家庭忙于谋生,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指导,甚至让他们回家或过早地进入社会。社会弱势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恶化也客观地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此外,许多家庭长辈自身素质不高,打牌、休闲旅行等不良行为也是家庭环境不良的重要表现。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教育,除了生活中的双重关怀。为了让孩子学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做。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公民意识,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