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发展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发布了支持技术本科院校发展的相关文件。然而,由于我国技术本科教育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乏经验,许多技术本科院校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或多或少会移植或复制传统本科院校的学术或工程本科人才培训课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结合我国技术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1)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业基础课
目前,我国一些技术本科院校仍紧跟研究型大学培养工程型人才的步伐,忽视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盲目追求专业基础课的高、专、深。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会使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通过对普渡大学EE和EET课程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于前者致力于培养“精细、深刻”的电气工程设计和研发人才,学生必须掌握更系统、全面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者旨在培养能够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广泛、多才多艺”的电气技术人才,强调数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对解决技术问题的应用价值,而不是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技术本科院校在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应根据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技术人才的特殊性,开设具有技术应用特点的基础课程,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重视专业实验课程,将技术学科知识与实验项目有效结合
由于技术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技术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其课程设置应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技术知识作为培养技术实践能力的重要媒介,不同于科学知识或工程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技术知识不强调高、专业、深入的理论知识,而是更注重经验技术知识,强调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应用价值。然而,这种经验知识的获取通常取决于特定的情况,学生只能在实验和实践中真正获得。比如普渡大学EET专业课的必修课几乎都为学生设置了实验环节,课时分配较多,多以实验项目的形式进行,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因此,我国技术本科可以借鉴普渡大学EET课程的经验,将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验课有机结合,将技术知识融入技术实验项目,帮助学生构建技术知识体系,让学生从专业学习开始就真正进入专业技术实践领域,帮助学生围绕实践中的技术问题构建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实践能力。
(3)明确政府、学校、学生和企业在企业实践中的作用,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目前,我国企业参与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大多数高校的企业实践教学基地都是建立和维护的。企业作为追求市场利润和效益的经济实体,以追求生产经营利润为目的。因此,政府要真正落实相关政策,为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制定减税、财政补贴等政策。在此前提下,如何在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关系将成为解决技术型本科实习难问题的关键。借鉴美国普渡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应注重与企业的沟通与互动,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帮助企业收集优秀储备人才的同时,为学生寻求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普渡大学建立了一个特殊的PPO,技术学院和专门的协调教师负责了解学生的实习需求,提供相关的实习信息,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公司,并跟踪和管理在职实习的学生。他们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理想的岗位上获得实习经验。同时,企业要提高对校企合作的认识,树立长远发展战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企业不仅可以优先录取实习期间优秀的储备人才,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此外,在企业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实习机会,如工程交替、长短期实习相结合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殊需要选择企业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