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时代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结合。古人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形坤,君子以德载物”。中国高校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德载物”为校训。可见,自强不息教育在中华民族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悠久。我们的教育目标不仅在于学生能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学生是否通过学校学习成为理想、追求、勤奋、有用的人才。
“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自强不息”是自强教育的根本宗旨。“培养自强精神,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特长,造就有用人才”是自强教育的教育目标。具体来说,要引导学生逐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克服不良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牢牢把握自强教育的主线,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促进学生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健康成长。
1 引导学生在新班集体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人生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你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有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才能有学习的方向,有目标。因此,在开学之初,通过自我介绍、演讲比赛、以往优秀毕业生经验介绍、个别谈心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以往学习中的经验教训,从而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它不仅受到自己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也受到家庭和教师的影响。一个人的能力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而一个人的素质内涵则更加丰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仅仅靠一张试卷是无法判断的。它只测量了一个人的部分能力,还有潜在能力和现场发挥的问题。学生的可塑性还是很大的。引导学生欣赏自己的优点,懂得用自己的优点激励自己。倡导学生不仅要横向比较——与其他学生竞争,还要纵向比较——与自己的昨天相比,敢于挑战自己,敢于对坏习惯说“不”。只要我看到你比昨天进步了,你就是老师心目中的优秀学生,你就会成为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你就会有信心,得到别人的尊重。我要求同学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准人生目标,入学后写好第一份作业―新学期的计划。面对誓言,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分享着同学们成长的快乐。
2 致力于教学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勇于探索和改革创新。只有愿意学习、善于教学、勤于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深刻认识到,每一堂精心设计的课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是因为守旧,照本宣科,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能让已经厌学的学生滑得越来越远。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给孩子留下一些离开学校后仍然有用的东西。书本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要进入社会,实现事业,就必须有一个善于分析的头脑,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一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一种开拓创新、团结合作的能力,这显然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有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2)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善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5)真诚尊重和理解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心理环境。
3 在各种活动中,让教育活动构建学生进步的阶梯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们闪耀着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独创性,包含着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和欣赏。教师的职能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场景,让学生展示才华,创造机会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的精神成长和智慧的获得不是刻意的灌输,而是内在的觉醒。因此,认真构思、设计和组织各种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使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展示、发展和实现自我,从而完成自我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和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计划、逐步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技能展示活动、国庆活动、主题班会、学科比赛、篮球比赛、板报设计比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更多的学生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威望,给班级带来了活力,使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记得有一次学校要组织给一个有需要的学生捐款,一个提前听到消息的学生在课堂上说:“不捐,不捐”,“我也有困难。谁捐给我了?“听到这些谣言,我利用班会时间在班上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世界人民尊敬的优良品质,是人类社会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更不用说各种慈善机构了,我们听说和目睹了向灾区捐款。邻居们互相帮助是我们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捐款不多,而是我们对同学的爱。也许几年十几年后,我们帮助的学生忘记了学校里的很多事情,但全校师生的爱永远温暖着他,帮助别人升华心灵。“听了老师的话,急躁的同学马上说:“老师,我捐”。观众们热情地捐款。我仿佛听到了学生们进步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