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常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保证校企合作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但这项工作没有得到经济和法律的保障,许多地方校企合作仍处于口号之中。具体来说,学校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但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没有资金保障,劳动制度不完善,校企合作难以实施。
1.2 有待提高社会认识观念
就高等教育而言,大多数学生更喜欢普通高等学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渴望仍然很低,导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学生来源差。即使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他们也可能不认识到校企合作的模式。许多学生认为他们在剥削劳动力,这严重限制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推进。
1.3 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措施不完善
高职院校正处于高等教育水平较低的阶段,国家财政支持和社会认可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虽然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努力挖掘一切可用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有序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但鉴于办学条件的缺陷,改革仍处于探索阶段,学校教学工作与企业需求标准差距较大。
1.4 需要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
高职院校的决策权完全集中在高校领导层,在制定校企合作计划时往往不反映各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学校应下放校企合作的决策权,充分发挥部门和专业的主观主动性,积极探索适合专业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不仅给予政策支持,而且给予财政保障。
2. 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经验
2.1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欧美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早。随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各国形成了独特的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德国的“双重体系”中,后来出现在美国的“合作教育”中、日本的“产学官合作”职业教育和英国的“工读交替制”职业教育模式。大量研究表明,国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可分为并行式和交替式。并行式是指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时间是平行的。除了日常学校学习,学生每周花一些时间工作。这种模式使学生能够充分互动学习和实践;交替式是指学生合理划分所有学习时间,学生时间模块和工作时间模块相互交替。
2.2 国外校企合作经验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和借鉴
纵观国外校企合作模式,虽然不同国家采用了不同的具体模式,但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它能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参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政府应该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为了合理利用主要职业院校和企业的资源,政府应与资源各方进行良好的协调和沟通。在澳大利亚的TAFE校企合作体系中,在政府的管理下,TAFE学院和企业可以共享学生、教师、设备、实习基地等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日本形成了以政府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全社会支持的多元化协作创新机制。
2.2 培训目标和实施方案根据职业需要确定
高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关键在于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企业所需的专业能力,能否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必须根据专业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领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学习、工作、控制和评价的能力。
2.3 高职教育社会化的必然趋势
一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但高职教育的成败影响着行业、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外通常将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