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来,学前教育的发展从政策和财政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已经结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发展,改善了学前教育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幼儿园数量大幅增加,幼儿园教育质量提高,幼儿园教师数量和质量提高,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大幅发展,学前儿童毛入园率大幅提高,“入园难”问题得到缓解。这些成就为实施下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施第二阶段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我国学前教育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作为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要实现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首先要考虑人口基数和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群众的具体需要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结构。
(1)基于城乡特点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困难。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首先要考虑我国目前正在加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程以中小城市和县城城镇化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同时,经济发展刺激的劳动力需求刺激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增加了农村农民工,使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完善公益包容性学前教育政策,满足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和学前儿童教育需求,是我国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任务。其次,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农村学龄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需求突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基础薄弱是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缺点。城乡分布,即学前教育资源的城乡配置,是反映其教育质量平衡的重要指标。①提供充足、合格的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将使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取得质的飞跃。
(2)基于市场需求的教育资源配置矛盾。学前教育发展的另一个矛盾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上。虽然我国幼儿园数量、教师数量及相关配套设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公益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儿童入园不方便,入园难,入园贵,权益受损。②这表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仍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今后的发展措施应注重继续调整资源结构,优化资源布局。城乡公立幼儿园的数量仍需增加,改造、扩建和新建私立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公立幼儿园的建设应继续推进。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包容性幼儿园和社区配套幼儿园也需要继续实施,满足附近儿童的需要,方便进入幼儿园,从教育需求层面解决“难入园”问题,保持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