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快速增长、快速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它是青少年进入青少年晚期、走向成人、迅速扩大社会领域、逐步形成能力、人格、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是年轻人对大学的期望,也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可见,探讨大学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意义和实施手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评价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科学发展自己,充分实现自我具有重要意义。
1. 大学教育对象的新特征
随着80后、90后走出大学校园,大学的工作对象逐渐被95后所取代。2013年,麦可思发布了《中国大学新生心态表》――不难看出,与90后、80后相比,95后大学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此外,笔者的教育管理经验和研究发现,95后学生主要具有个性独立、目标功利、网络化严重、知识碎片化等特点。
与80后的“服从”相比,95后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张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校或老师的安排,他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同时,在他们身上,社会现实的一面被放大,学习目标功利化。95后学生正处于这个新时代的前沿。由于网络和虚拟世界充满了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并不丰富和强大,人际交往能力普遍缺乏。被调查的95后新生最担心的问题是人际关系(占45%)。此外,目前大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和碎片化教学。此外,95后表达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多样化导致了学生知识体系的碎片化。
2. 大学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意义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不仅是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也是精神成长的过程。本质是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和道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善于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冷静自信,坚定自我鼓励,充分理解使命和责任的意义,学会承担责任,让自己的生活成为自信、梦想、奋斗、奉献的生活。
因此,笔者认为,接受大学教育的意义和高校教育的基础在于通过目标牵引、兴趣导向、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开展互动反馈、全面系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知识转化和创新实践的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审视,找到人生前进的轨迹和方向,掌握学习知识、转化知识、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高尚道德,最终实现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