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痛苦、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从频繁的战争中意识到稳定和平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在合作中寻求自己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观的定义和理解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军事、外交和政治安全到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文化安全、人才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恐怖主义、核武器传播、非法移民、海盗、走私贩毒、洗钱等国家安全内容,即“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在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有义务尽最大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恩格斯所说:“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世界。”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就国家安全观而言,应加强对非传统安全观的教育。
一、非传统安全观概述
非传统安全(Non-traditional Security)又称“新安全威胁”,(new-security threats),它是指整个人类社会以前从未遇到过或不寻常的安全威胁;具体来说,它是指近年来战场外逐渐突出的安全威胁,实际上是20世纪90年代的“进口产品”。在国际学术界,关于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新的安全威胁实际上来自于“非传统威胁”的冲突和挑战。因此,非传统安全是对各种“非传统威胁”的研究和关注。另一种观点是,非传统安全应以当代社会为基础,打破传统,将研究领域从军事和政治安全转变为非传统和新的安全观,更多地涉及整个社会文化、公共卫生、公民身份等方面。目前,对非传统安全的统一理解是:与传统安全概念相比,非传统安全是指除以军事为主、围绕战争的政治外交冲突外,对全人类社会共同利益和主权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其他因素。
二、大学生非传统安全观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对非传统安全观的认识并不全面。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非传统安全观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薄弱。一个国家的文化传承能力反映了该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发生了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立足世界森林也非常重要。世界是一个整体,文化正是赶上这种交流的“列车”在世界各国传播。各国文化的不断深化和交织,使各国青年成为最终受益者。在中国,“文化侵略”一词在大学生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少数激进分子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外国文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西方文化以无声的方式“和平演变”了我们的大学生。这些形式在中国通过网络游戏、电影、电视、书籍等传播,是大学生的最爱。因此,我们的大学生在文化治疗上仍存在许多误解。盲目和激进地对待外国文化是非理性的。
其次,信息安全意识不够。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信息安全仍存在很大隐患:部分核心信息技术仍依赖国外;信息安全体系不完善,网民对信息安全意识不强;西方敌对势力经常利用网络媒体在中国舆论界煽风点火,从而实现文化侵入和渗透。我们的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互联网开放、及时、互动、多样化,不断吸引大量大学生进入网络生活。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带来了便利,而且传播了危险。大多数网络内容参差不齐,大学生很容易被一些舆论利用。例如,在非典和H1NI流感爆发期间,中国发生了抢购口罩和板蓝根的事件,这是由互联网舆论的推动和放大引起的。
最后,公共卫生安全意识薄弱。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人类过度利用环境和资源。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员的不断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疾病的传播,公共卫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09年H1N1禽流感和2011年3月11日日日日本9.0级强烈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导致国内大规模抢购板蓝根和盐。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公共卫生安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未来,公共卫生安全将成为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大学生缺乏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危机。盲目跟风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