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前言


虽然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管理,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教育管理模式仍然落后,不能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因此,许多国内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开始引用西方教育管理的科学理论,即现代管理理念。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念相比,它具有强烈的批判和反思意识,为高等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因此,分析后现代管理理念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现代管理观的基本概述


后现代管理理论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主要表达了管理中的新兴理论趋势。目前,对其概念还没有完整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反映了管理内涵和管理思想的变化。从后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分析,可以体现在非理性、边缘化和多样化、怀疑和批判性等特点上。其中,后现代管理理念的非理性是指重视人们的情感、内心体验、意志等内在精神世界,打破理性和科学的局限性,寻找失去的“家园感”;边缘化和多样化主张从多个角度看待世界,注重个人打破传统边界,将决策“集中”转变为“边缘化”;怀疑和批判性是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强调对现代主义不变和墨守成规的批评,促进和发展教育管理中的公平主义,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二、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结构的角度(1)


从目前高等教育管理结构的分析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部门层次的重视和人性化的轻视。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结构主要集办学管理于一体,使大学趋于行政化。这种行政化充分体现了官僚主义或部门层次制的需要。今天的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这种部门层次制。虽然部门层次管理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可以明确学校组织的行为标准、工作程序、内部范围和内部部门的关系和职责,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在这种模式下,规范性法规的应用向极端化方向发展,影响了学校的奖惩、监督控制,导致决策制度与执行制度、教职工、学生操作制度与后勤部门等人际恶行循环。因此,这种部门层次化的管理模式也成为阻碍学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从管理对象的角度(二)


现阶段,高等教育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上更加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科学管理方法主要集中在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统计、教育调查等方面,实现思想控制,实现标本化。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将以“人”为主的管理对象转化为同一性质,导致个体差异被完全忽视。此外,分层模式下的高校管理制度要求下级完全服从上级的命令,以人的“奴性”取代人的主观主动性。(3)从管理目标的角度来看,大多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主要通过量化管理来实现,通过具体行为或明确数字来解释问题,忽视了教育管理中的道德因素。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通常采用分数的形式,并规定了加权系数。这种方法可以在荣誉称号和奖学金的选择中发挥很大的作用,但在实际评估中,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或义务劳动的动机,如学生自身的道德需求、满足综合评价加分或个人兴趣等。而且,高校教师的考核主要是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作为高校秩序的维护者,缺乏自己的本质要求。


(四)从管理模式的角度(四)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要求下级完全服从上级的命令,人类的差异和主体性逐渐被抹去。特别是对于目前具有不同特点的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艺术大学等学校组织,往往以统一的管理理论为指导,忽视了管理的差异。此外,在理论领域,许多高校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引用了西方企业的管理理论。这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管理理论是否完全适用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也是学校面临的主要问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