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与教育的结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思想。“医学与教育相结合”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不是医院,我们不是医生,如何进行医学与教育相结合?我们不能充分认识到教育、医疗和康复培训相结合的重要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基本概念和路径方法进行了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改变教育观念。
2.加强培训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培训效果。成立专业培训团队,聘请医院康复专家讲座,开发系统、科学、标准化的培训材料,合理安排培训课程;提供设施齐全、现代教学康复设备配置的培训场所。做好组织制度保障;采用“建立区县特殊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医学教育相结合的专项工作制度;建立专职康复教师、专职、兼职保健教师、专职、兼职巡回教师;多渠道培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和参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医生的专业水平。
3.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用性。特殊学校教师教育水平不同,专业知识结构不同,地位不同,培训要求不同,实施主题培训、模块培训等,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层次、实用性,同时采用培训模式也应因人而异,使培训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丰富原有的培训模式,研究培训模式可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在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远程教育培训模式是特殊教育相对落后的学校提高在职特殊教育教师医疗教育结合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加强专业化的重要途径[7]。因此,与专家、医生和一线教师的深入互动,需要建立跨部门的长期工作机制,全面保证培训的持续、深化和有效性。
4.建立特殊教育教师医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培训评价体系。对于每次培训,评估不仅是对每个教师培训效果的测试,也是对整个培训模式的测试。培训考核不仅有利于及时了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靠有效地实现培训计划,更有利于培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实时反馈培训内容,根据自身特点随时调整培训,达到最理想的培训效果。
5.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和课程体系。高素质、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特殊教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取之不尽的动力来源,也是医学教育与康复教学相结合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改革师范院校特殊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和课程体系,包括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特殊教育人才;大幅提高中医药特殊教育课程比例,加强生理学等医学知识的学习,使特殊教育教师更符合市场需求。秉承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学生在校三年内调整为“2+1”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当地多家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和特殊教育学校密切合作。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课程以模块化、灵活性和个性化为发展趋势。通过课程模块与增加选修课、实施学分制等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
根据特殊教育专业性强、教师需求变化快的特点,理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管理体系,特别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安排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使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系统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