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职称论文网!
教育论文

合作市民族社区建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意义

合作市民族社区建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意义


一是民族社区建设为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提供了稳定的平台。民族社区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立足社区、面向全国、服务居民的基本原则之一。即以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理念,以服务民族社区居民为民族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角,是基层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主体,是保障公民教育方向的领导者;随着高素质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居民相处的不断推进,其作用也从领导转变为辅助民族社区的建设,促进了少数民族居民的归属感。公民教育、社区政治思想教育与社区文化培育相结合。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宗教文化信仰,尊重社区内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活动。社区工作者将公民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藏族居民的赞誉活动中,将宗教全权交付给少数民族居民,并在合作市宗教局的指导下自由组织。合理配置地方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结合社区外政府政策支持和社区间交流互补,共享资源。


二是民族社区建设为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提供了实践场所。首先,随着城市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向城镇的迁移必然导致城市社区内部民族成分的增加。许多原始民族相对单一的社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民族社区。随着社区内部民族成分的复杂化,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文化信仰发生冲突,成为建立和谐民族社区的首要问题。有机结合各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统一正确的社区文化是有效的解决方案;第三,不同民族在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先进性,需要少数民族人民削弱自己的民族意识,增强公民意识。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在民族社区的实践可以有效地影响周围的人,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成员,提高公民意识。


三是民族社区建设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增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公民教育的信心。就业问题一直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毕业困境。受就业渠道狭窄、就业观念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毕业就是失业,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挫败感,削弱了他们国家认同观念的倾向。在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采访和调查中,86%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将民族身份列为影响就业的不利因素之一。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要落实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还要各界人士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摒弃民族歧视。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