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民族社区建设对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作用
(1)建立和维护和谐稳定的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发展速度不断提高。随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民族分裂活动,促使一些思想萌芽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政治敏感,价值取向偏差,如2008年令人震惊的“3.14”事件也蔓延到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个别藏族学生被“藏族独立”势力误导在学校组织暴动,经过教师及时指导和协助纠正错误的价值观。这也进一步表明,只有维护中国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建立中国公民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才能追求经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2)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困境的实际处理
入学和就业是困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调查民族社区居民和少数民族大学生时了解到,虽然享受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优惠政策,但少数民族家庭支出压力最大的项目之一仍然是儿童教育,而不是农牧业少数民族在城乡现代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由于综合素质低,工作不稳定,生活条件艰苦,全力投入儿童教育,没有回报,动摇了儿童教育问题。在社区服务建设方面,民族社区应以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服务为主要服务项目,积极提高民族地区就业率,丰富其就业模式。
(3)结合民族地区特殊习俗和宗教文化,化解矛盾,促进民族一体化
民族地区独特的少数民族习俗和宗教文化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法,在少数居民中具有很强的行为约束力。首先,在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文化教育少数民族,鼓励其发展自身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教育其包容他民族文化,促进多民族和谐共处,建立民族社区文化,促进少数民族统一思想,积极参与民族社区建设。其次,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断发生冲击,调查显示,许多少数民族居民陷入两难境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双重任务身份使现代文明更容易在社区中传播。民族社区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高水平的社区工作者。民族社区的健康发展要求他们大力引进人才,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精英知名度促进少数民族社区居民的现代化。
(4)需要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支持
民族社区建设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普及不仅是中国的宏观任务,也是每个社会阶层的义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一宏伟蓝图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工作,必须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实现。
结语
民族社区的建设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增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认知,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校接受公民教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中国的理解,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愿意为家乡贡献,积极参与民族社区建设,致力于利用现代方式维护民族社区的稳定和谐,积极发挥其双重影响力和精英模范作用,自觉影响周围的人。民族社区建设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教育普及和发展的有力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