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模范教育法
1.选择正确的教育榜样。根据前人的研究,虽然模范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目前模范教育面临着一些困难,其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困难之一是学校很容易选择“高、大、高”的典型模式作为榜样,虽然这种模式值得大学生钦佩,但很难产生共鸣,其成功轨迹难以复制或模仿,导致模范教育的弱化或失败。因此,在选择榜样时,不仅要遵循多样性、真实性、培养性和时代性的原则[7],还要遵循临近性的原则。一是专业背景的接近,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专业背景相似的榜样对学生更有效仿价值;二是时代的临近性。以创业模式为例。笔者认为,与其选择离开校园多年后事业成功的企业家,不如选择创业成功的学生或毕业3―五年内的学生可能没有取得完全的成功,也没有值得炫耀的辉煌成就,但他们有类似的社会环境背景,包括认知和思维,更符合学生,更容易得到认可。第三,轨迹的可模仿性。选择榜样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榜样的个人努力,而不是依靠其他帮助,这对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仿意义。
2.创新教育方法。榜样宣传教育有多种方法。传统的方法,如交流会、经验交流会、人物访谈、事迹报告会、新闻等,都是通过实践证明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互联网技术、数字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传播方式被大学生普遍接受,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8]。因此,在充分利用传统方式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等90后大学生高度关注的信息工具,实施创新创业模式教育。
3.建立长期机制。过去,榜样教育往往以“一次性”教育为主。请为榜样举办经验交流会、事迹宣传等。这种教育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热情,但往往岁月如梭,热情消散,不能真正实践。榜样教育的组织者首先要建立长期的沟通机制,搭建榜样与学习者之间的长期沟通桥梁,让榜样时刻引导学习者。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联系会的作用,也可以建立创新创业社区,聘请“榜样”担任顾问;二是可以建立实践平台,如将榜样创建的企业发展为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为学习者提供参观实习成功典型企业的机会,近距离感受榜样的魅力,学习公司的运营经验。
总之,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必须倡导和探索的,但要充分发挥教育主体――大学生的主观主动性也非常重要。“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榜样的作用也是直接和高效的。以适当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模式教育,将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