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OOC兴起到2015年近四年,对MOOC的讨论经历了一个从疯狂到理性的过程。由于MOOC的实践影响越来越大,理论离联通主义越来越远,学者的注意力不再是一般的或只谈论课程的变化,而是MOOC对高等教育的整体影响,包括组织变革。
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其含义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乔治·西蒙斯2008年开设的MOOC课程被称为“实践联通主义教学理念”cMOOC“。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MOOC课程以开放、免费、著名大学和著名教授的优质资源为吸引人的方式,被称为“xMOOC此外,还有SPOC。、SMOOC等不同的概念,但总的来说,XMOOC的方式得到了最广泛的关注。
根据别敦荣的理解,高等教育的企业变革应包括“宏观层面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调整,微观层面高校内部组织机制的转变”和“多样性的特点”。
对于MOOC对高等教育的宏观和微观影响,持积极、中立和消极态度的学者并不少见,但论文显示,“MOOC与高等教育企业变革”的话题引起了关注甚至深入讨论。因此,有必要梳理近三年文献中“MOOC与高等教育企业变革”的观点。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理清观点,理性思考,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变革提供灵感。
1、MOOC与高等教育企业变革的研究状况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MOOC“高等教育企业改革”或“企业改革”的合并找不到文献,但使用“高等教育企业改革”或“企业改革”MOOC“合并“高等教育”可发现334篇文献,其中2013年39篇,2014年243篇,2015年52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7篇。通过整理文献的阅读研究,我国关于“MOOC与高等教育企业变革”的讨论基本上是“MOOC与高等教育”主题的一部分,分散在许多文章中。通过整理引用较多(4次以上)的41篇文献,发现与高等教育企业变革相关的论文涉及以下三个方面:MOOC对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变化;MOOC对高校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校内和校际关系;MOOC对远程教育组织的变化。有些文献没有使用“变革”一词,而是使用了相对中性的“影响”,但也包括上述方面的讨论。
在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MOOC”合并“higher education“搜索外国文献,你可以得到142篇文章,但很少有关于企业变革的话题。然而,一些海外学者或独立或中国学者在国内期刊上发表文章,讨论MOOC和高等教育企业的变化。这些文献与大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对在线教育进行了实证分析,给出了与国内研究不同的视角。
二、MOOC研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发
一些学者认为,MOOC改变了教育的价值观,完成了人文化与专业化的结合、数量的普及和完成学业的精英、教育平台的国际化和课程的本地化。然而,MOOC的发展存在着中国意识薄弱的问题。陈李等人指出,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人口规模已成为美国三大平台的主要利润点,中国在线学习的数据将成为外国企业的卖点”。因此,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盲目加入外国MOOC平台,没有认识到陷阱。张志远还在文章中指出,“合作不是目的,提高自己就是回家。”提倡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但在整个国内文献中,这种声音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
其次,MOOC与网络教育的关系存在倒置因果关系。清华大学程建刚在会上指出,“不是MOOC创造了网络教育,而是人们通过MOOC意识到了网络教育的意义。”因此,正确认识MOOC的本质,按照网络教育的原则组织课程,思考变化是正确的方式。
最后,MOOC促使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教育服务模式逐渐凸显。虽然MOOC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没有重大变化,但在组织方式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个性化学习与互联网上的师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更加方便和准确,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互联网带来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将为高等教育企业的变革提供新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