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谓“双证书”制度,是指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时能同时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两种证书制度。毕业证书是指高职院校学习过程中教育经验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认可的通过相应鉴定中心规定的相关考试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为就业培养相应的人才,“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健全和可持续发展。
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的实施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的实际情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高等职业校园普遍引进人才培养计划,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书制度。其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取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一般为初级或中级,技师资格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难以在校期间取得。第三,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管理部门都在积极引入“双证书”制度和相关政策。第四,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在校外建立培训中心,开始申请职业资格鉴定基地的审批,从而达到校园和社会职业资格鉴定的目的。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双证书”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对应
我国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使学生不仅能获得毕业证书,还能通过职业资格考核获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利于高职院校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明显问题。
首先,高职教育的专业是面向一个行业或一个职业对应的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然而,职业资格证书可以针对特定的公众。职业资格证书不具备播放高职院校学生各方面职业水平和能力的功能。因此,职业资格证书会影响高职教育的质量。其次,在高职教育中,同一专业对应的职业证书种类繁多。因此,在高职院校定制培训方案的过程中,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需求不会很高,也会忽略证书是否能与专业核心相对应。
2.高职教育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应不明确
目前,在国内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高校研究的重点内容。由于受课程体系和固定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的教学计划不能涵盖职业资格标准的各个方面,不能满足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因此,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结合机制。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他们需要进行自己的学习和校外学习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压力,增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训的成本。
3.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能力和教学条件不能全面适应“双证书”的具体要求
现阶段,虽然高职院校在教学条件上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果,但由于具体职业岗位工作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条件仍存在许多问题,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后,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仍然很低,导致学生和教师对职业资格考试的热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