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廉价劳动力,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但由于人口红利、资源成本、外贸增长、产业和公司发展瓶颈,经济发展模式面临转型,导致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困境,改革进入深水区,城乡经济发展进入“刘易斯拐点”第一个转折点,导致经济发展呈现疲软趋势。
21世纪是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源泉。中国要想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效果仍不明显。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尤其是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经济各阶段的相关分析
从就业状况的相关信息来看,由于资源不匹配,导致教育指导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不平衡,导致就业困难,失业率逐年上升,阻碍了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基础知识教学和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使教育的发展处于亚健康状态。就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村教育的发展不能大中小”一样,教育的发展也不能“大中小”,过于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投入产出不有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按照教育引导劳动者知识技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逻辑分析。
(1)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供应大于需求,弹性系数E1,缺乏弹性,表明基础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经济贡献的变化率低于人员数量。当基础教育增加人才供应时,社会经济贡献的增加低于人员的增加,即基础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边际贡献减少,社会经济的总效用减少。
(2)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供应小于需求,弹性系数e>1,灵活,表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经济贡献的变化率大于人员数量的变化率。当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供应增加时,社会经济贡献的增加大于人员数量的增加,即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边际贡献增加,社会经济的总效用增加。
(3)当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供应大于需求时,其灵活性系数E1缺乏灵活性,表明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经济贡献的变化率低于人才数量的变化率。当高等教育增加培养的人才供应时,社会经济贡献的增加低于人员数量的增加,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边际贡献减少。教育不能使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成为专家,更多的人成为有技能的工人。因此,如果继续增加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供应,其灵活性系统可能出现E0人才,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与“吉芬商品”相似,即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将随着人才数量的增加而继续下降,导致高等教育供给人才的边际贡献持续下降,直至为零甚至为负,导致生产过剩、就业和失业率增加,降低总效用。
综上所述,各阶段教育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教育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抑制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中国要加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中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跨越“陷阱”、转向“拐点”、进入发达国家队伍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