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与企业制度的对比分析
在分析了学校制度的价值水平后,发现学校制度反映了组织的正式价值观,在学校管理行动的整个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那么,学校制度和一般组织制度有什么区别呢?为了便于分析,笔者从制度设置目的、人性假设、决策者价值范式三个方面对学校制度和企业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是制度设置的目的不同。公司的目的是创造利润,而学校的理念是教育人。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企业制度主要是为了促进利润的创造,而学校制度的价值观更加人性化。在学校制度中,有引用企业制度进行管理的例子,如“末位淘汰制”、“绩效评价”等,但管理者和管理对象将“标准化”理解为“约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忽视了目的的差异,过度复制了企业体系的运行模式,忽视了学校成员的实质性发展需求,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二,制度中涉及的人性假设不同。在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经历了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到复杂人的转变过程。不可否认,企业制度不仅关注经济人的假设。然而,对于学校制度中涉及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人性假设是教育中的人。以教师为例,教师是被视为社会人、复杂人还是具有高尚教育信仰的群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解释。第三,系统中涉及的决策者的价值范式不同。霍金森在《领导哲学》中指出,价值评价的四个依据或理由是原则(Ⅰ型)、结果(ⅡA型)、舆论(ⅡB型)和爱(Ⅲ型)。价值Ⅲ类型是一种情感或偏好的价值范式,判断是好是对。它纯粹而简单的基础是物体或行动受到主体的喜爱或喜爱。Ⅱ类型价值,无论是A子集还是B子集,都被证明依赖于一般的理性基础。首先是基于舆论(ⅡB)这种形式出现了,在这里,个人偏好是总的,平均的或总的。然后,在更深层次的理性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基于掌握其后果分析的价值(ⅡA),对价值判断或价值行为的检验在于其后果。而对于Ⅰ类型价值,除了常识之外,还包含了一种信仰、意图或意志的行动,体现在一种信仰原则上。其中,霍金森指出,管理者的价值水平是水平Ⅱ,所以在企业制度中,管理者在这里可以充分表明哲学倾向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对于学校制度的建立,教育经理表明了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或组织和管理活动,或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就这样吗?教育管理者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于重视教学的短期目标,那么如何探讨教学的长期教育目标呢?按照对于Ⅰ作者认为,学校制度的建立也应该包含一种信念,即对教育原则和教育本质的信念,因此教育管理者的价值水平应该转化为Ⅰ型。而这种情况会引发一系列的讨论,即教育管理者是否有教育信念?它能像宗教一样成为信仰吗?参照相关理论和研究,笔者认为教育管理者应该有教育信念,但与民族宗教不同,可以认为属于霍金森价值范式ⅡA与Ⅰ类型之间,既是原则,又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