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制度是指导和完善各种教育活动,协调学校成员和内部组织之间的规则体系①。如今,学校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制度,呈现出从琐碎、重复到制度、集约化的趋势,逐步将创新措施转化为制度模式,减少了限制性制度,增加了激励制度②。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制度和企业制度作为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或标准,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通过分析学校制度的价值水平,比较学校制度和企业制度,注重其教育立场,认为学校制度应包含对教育本质的思考。面对自主发展的师生,让制度服务于师生的“生成”。
学校制度的价值水平分析
学校政策是校园文化整体格局的一部分。为了在学校文化生态中发挥积极作用,其他因素(如精神文化、活动文化)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融入教育活动③。作者借鉴了著名的管理和领导思想家霍金森(Hodgkinson.C.)为了从价值的角度探讨学校制度与校园文化以及个人成员之间的关系,教育管理价值理论。
霍金森在《领导哲学》一书中提出,就整个管理行动领域而言,全部由文化、亚文化、立法、人群和个人五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组成,这些层次的价值观在动态和有条件的关系中包含了部分重叠、相互合作和相互作用。作者以某所学校的艺术节运行体系为例,其办学理念是“比优乐学、自主发展”。笔者将霍金森提到的五个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相应转变,分为校园文化和活动文化(亚文化)、艺术节运行制度、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个体。其中,艺术节运行制度可以代表组织的正式价值观,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具体来说,学校文化中的“比优乐学、自主发展”影响着活动文化的价值水平,而艺术节运作体系,包括节目评分原则、节目类型的确定、节目筛选机制等,体现了一种竞争与合作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发展,突出了活动文化的价值取向。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教师为配角的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相互激发,体现了促进学生相处和发展的价值。对于个人来说,积极参与艺术节的活动策划和相关节目,表明个人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与组织取向统一,将个人独立活动与人群合作努力相结合,实现“优秀学习、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