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优势
1. 高校具有较强的资源优势
首先,高校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在目前的生态文明研究中,无论是生态文明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技术研究,高校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取得了更多的成果。此外,高校还收集了大量的硬件资源。为了使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如展示教室、实际操作实验室和各种道具设备。以教育为目的的大学可以提供这些硬件支持,无需额外的准备。这些都为依靠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大学生众多,学习能力强
2014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2013年全国教育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2013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习总规模达到3460万,其中博士生29.83万,硕士生149.57万。
大量的学生无疑为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充足的人力资源。虽然与大学教师相比,许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但较强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更专业的教师所传达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解释,使公众能够接受更“脚踏实地”的生态文明教育。
与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的高校教师相比,大多数高校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课外活动通常是自发的。参与的初衷基本上是由于兴趣、专业知识、概念等方面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在活动中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主动性,并在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相处中互补,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进一步填补了与教师相比的知识储备缺点。
3. 学生专业来源广泛,学生组织形式多样
每所大学都有丰富的专业资源,大量的学生来自每个专业,有自己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个人技能。这导致生态文明教育团队成员具有高素质和多方面人才,开发各种活动形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吸引更多公众愿意积极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此外,目前各高校都有不同的学生组织,如大学级学生会、各学生社团、各学生实践团队等。这些学生组织经常组织和开展各种学生活动,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团队中的学生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沟通能力。这些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并不难。与其他志愿者和实践活动相比,只是主题不同,观众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