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启发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政府支持,继续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宣传,树立全社会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形象,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现状。工业、大学、研究相结合,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培训基地。加快实验培训基地建设,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客观要求。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使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的合格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实际行动确认高职院校教育的实力,获得良好的声誉,进一步增强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的认识和认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2)课程建设应加快就业导向培训模式的建设。
1、学校应注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或更新教育内容。德国非常重视加强校企合作,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实现塑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目标。德国的“双重体系”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的同时,确保学生能够做好就业准备,使学生既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又有较高的就业创造能力。结合当地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找到一些重点学科作为学校的亮点。课程设置不求多求全,而是求精求益,科学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优我优、人优我特。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其办学指导方针是“面向地方、面向经济”培养人才。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课程设置,激励和引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专业科学规范发展。
2、建立专业人才与课程预测相结合的信息交流发布机制。相关领域的劳动力供需情况每年定期公布。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培养与社会专业人才信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3)政府办学服务地方政府,制定政策,增加财政投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1、制定政策,政府增加财政投入,鼓励社会投资或捐资助学。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指导和管理。
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以政府办学、公立学校为主,民办学校为辅。主要原因是办学投入巨大,一般单位或个人难以支付高额资金,因此有必要制定鼓励社会投资或捐款助学的政策。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价结果,对学校进行分类指导。加大对高素质高职院校的财政投入,放宽招生和课程设置条件,为其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提供优惠政策。行业特色明显的优秀学校鼓励其发展成为特色专业院校。
2、完善职称评定规章方法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
如何制定职称评定规章标准和实施办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可以依照《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地方制定的高等学校机构编制管理方法制定。高职院校要着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人事就业制度,聘请具有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教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是德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也非常重视提高高职教师待遇。优秀的社会地位和丰厚的待遇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基本权益。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局。要借鉴德国等西方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好方面,完善教育结构,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